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航空网络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复杂网络学科因为信息化的爆炸性发展成为了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用网络拓扑结构不但能够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使问题更加系统化、直观化。通过加深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使网络更好的服务人类,也使人类对网络的认识更加深刻,推动复杂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运用复杂网络知识分析了中国航空网络的基本结构。运用space L和space P两种建模方式构建ANL航空网络和ANP航空网络。分析结果证明了ANL航空网络和ANP航空网络具备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中国航空网络的吞吐量和航距与度数的关系都是幂律分布;中国航空网络中介数越大的机场,吞吐量和航距越大,但相比度值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介数相关系数较小,而且并不是吞吐量越大,该节点在网络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第二,运用聚类算法对中国航空网络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k-means算法随机选择初始中心所带来的问题,本文在去除孤立点的前提下选择距离乘积最远的点作为初始中心,这种改进明显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率和稳定性,聚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用经典数据集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后,将算法运用到航空网络中去,结果证明航空网络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无标度特性和中心化倾向。第三,分别删除单个节点和连续删除多个节点,运用网络效率、聚集系数、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来分析中国航空网络的抗毁性。结果显示:航空网络中,重要机场在影响连通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删除节点个数超过10个时,全局网络效率下降超过50%;当被攻击机场个数超过44个时,网络的全局效率下降99%,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中国航空网络抵御蓄意攻击的能力十分薄弱;比较按度攻击和按介数攻击后的指标发现,后者网络受到的破坏更大,说明在影响网络连通性这一方面介数比度值发挥的作用大。最后结合基础的测试指标提出一种新的抗毁性指标iA)(,结果显示新的测试指标更接近于现实,效果更好,能够更全面的考虑三个测试指标,不像传统算法具有片面性。第四,分析了基于社团结构的中国航空网络抗毁性。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社团结构的新攻击方式和基于社团结构的抗毁性测试指标,即考虑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也考虑到了网络的社团结构变化,并且用经典网络验证了攻击方式和测试指标的有效性。然后用不同方式攻击中国航空网络,我们可以得到:相比较传统攻击方式,基于社团的新攻击方式更容易而且更大程度的破坏了网络社团的结构;新的攻击方式对网络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航空网络的每个社团中都有介数较大的点,从一定程度可以证明存网络中存在关键机场,所以为了提高网络在受到自然灾害、人为攻击时的抗毁性,我们就要加强这些枢纽机场以及其备降机场的建设。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运用复杂网络知识对构建的中国航空网络进行分析,为优化航空网络线路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实践素质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根据这种变化正在调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现网商用设备作为主体搭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图像的存储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仅依靠人力无法完成海量图像数据的及时归档、组织和管理。如何利用如此众多的图像信息并从中定位感兴
  计算机技术的飞发速发展,推动了控制技术的快步发展,尤其是基于有线或无线的远程监测与控制技术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于监测节点分布范围广,环境相对恶劣,多批次小数
在过去的20年间,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数据业务和应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交流各种信息,包括语音、电子邮件、图片、音乐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激增,而晶体管体积缩小即将达到极限,使得依赖于集成电路技术的领域发展遇到了瓶颈。细胞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非线性网络,虽然在进行大规模实时信息处理和集成电路实现方面有着无可比拟优势,但也遇到了此类问题。融入忆阻器天然的记忆效应优势和共振隧道二极管的负差分电阻特性,能够构建全新的细胞神经网络,该网络具有结构简单、应用灵活的优势。同时,忆阻器和共振隧道二极管均
  高斯过程模型(GP)已经成为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良好的非参数、非线性特性以及先天概率背景,使得GP模型相对于其它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具有更优越的性能。GP
  电力仪表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电力仪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检测,常常要在配电柜中安装各种各样的机械式仪表,传
利用射频信号对物体进行自动识别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项正在迅速发展的技术,尤其是UHF频段的RFID技术发展很快。随着RFID系统工作频率的
电力系统通信资源管理软件及光缆监测系统软件已在部分电力公司得到应用,但随着电力通信网的扩大,通信承载业务量的增多,需要实现各系统的信息共享,节省网络资源,构建一个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