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学影像分割在基于医学影像的辅助诊断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海马萎缩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医生通常需要基于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海马结构进行分割,并进行形状和体积分析。然而,与自然图像相比,由于医学影像成像复杂,且不同患者间的解剖结构差异很大,导致该任务的实现极具挑战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影像分割在基于医学影像的辅助诊断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海马萎缩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医生通常需要基于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海马结构进行分割,并进行形状和体积分析。然而,与自然图像相比,由于医学影像成像复杂,且不同患者间的解剖结构差异很大,导致该任务的实现极具挑战性。因此,实现海马体高效、精准的自动化分割一直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强大的非线性特征表征能力,使其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体系结构,已成为很多分割任务中的首要选择。本文针对海马体积小、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等特点,以及训练数据缺乏和正、负样本失衡等问题,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海马分割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如下:(1)通过在U-Net中引入密集连接来扩展不同分辨率层的上下文信息,构建了一种2D Dense U-net模型,有效提升特征重用率并增强特征传播。该方法在不增加网络深度和宽度的情况下,能够学习更丰富的海马信息以提高特征表达能力,即使在小数据集上也保证了网络拥有更好的信息流。同时,为了解决数据集数据缺乏问题,依次对数据样本采用划分图像块、数据增强以及边缘采样的预处理,强化边缘细节的同时有效缩减了海马与背景区域间的体积差异,进而保证训练样本的类别平衡。(2)提出一个双重密集上下文感知网络(DDCNet)用于海马分割。该方法结合两种上下文感知模块以及一个优化的输出结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海马分割框架。虽然Dense U-net模型中基于图像块的数据提取方式已经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海马与背景区域间的体积差异,然而,图像块的大小会影响海马分割的效果,进而导致单尺度的2D Dense U-net模型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尺寸平衡信息差异。DDCNet采用多尺度输入模块利用不同大小的感受野分别捕获海马的全局定位信息和局部细节特征,实现跨空间的信息互补。同时,由于利用裁剪切片提取图像块的方式可能破坏海马与周围甚至其它任意位置间的上下文信息,而且MRI中的海马与其邻近组织具有相似的成分,且海马边界信息模糊,因此,一定范围内的空间结构关系对于海马的精准分割至关重要。DDCNet采用多分辨率特征融合模块将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传输到高分辨率层,以确保不同阶段的多分辨率特征被有效利用。(3)鉴于以上两种方法制作的训练样本仅考虑二维平面下单张切片的空间信息,提出一种2.5D图像块提取方法以建模空间结构关系,并分别考虑了三维结构特征与相邻切片间的结构特征对海马分割的影响;其次,针对DDCNet模型获取多尺度信息的方式为手动设计,缺乏灵活性,无法捕获整个MRI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因此,在编码阶段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并分层设计空间注意力模块(LFSAM)与通道注意力模块(HFCAM),以建模低级特征中不同位置间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高级特征中不同通道间的语义信息,进而显著增强网络在学习过程中对海马边缘轮廓特征以及内部细节的关注;另外,在编码器的高级特征阶段设计一个上下文感知模块(HFCAM),以进一步丰富海马特征的语义表达;进一步地,由于之前方法中采取无区分的特征融合,而海马与其周围组织具有相似的成分,噪声信息会造成分割性能降低。为此,在解码阶段引入尺度注意力机制以设计一个引导的优化模块(交叉连接注意力模块(CCAM)),既可以过滤不相关的嘈杂信息,又帮助网络专注于图像中特定类别的相关区域。基于以上一种新的数据提取方式和四个有效的网络模块,实现了端到端的自动海马分割。本文在ADNI和Decathlon两个公开数据集上验证了上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已有的海马分割方法和一些其它的语义分割模型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其他文献
肝脏是哺乳动物最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当其发生急性损伤并超过其代偿能力时,会导致动物出现黄疸、肝实质血肿、凝血障碍、肝性脑病,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干细胞(Stem Cells,SCs)具有自我更新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同样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可由成体脂
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nt,CNV)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相比,在基因组中有更广的覆盖范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基因的功能和个体表型性状产生影响。目前多个绵羊品种的基因组CNV均已公布,并且发现CNV与绵羊的健康、生长性状密切相关。前期实验室对绵羊的基因组CNV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已发现在CENPU和PRIMPOL基因有拷贝数变异,但目前还未见关于绵羊CENPU和PRIMP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常见于婴幼儿中的因肠道缺失神经节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的消化道发育异常疾病。目前认为胚胎期肠神经脊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等发育障碍,引起消化道远端肠壁缺乏神经节细胞,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多组学数据分析显示,前列腺素E2(PGE2)及其合成酶m PGES(Microsomal Prostaglandin E2Syntha
在抗生素滥用并对人们带来严重危害的大环境下,开发新型天然抗菌活性物质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从无脊椎动物体腔液中提取出的天然抗菌活性物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可口革囊星虫作为我国特有的水产品资源其体腔液含量丰富,然而由于开发利用的不足造成了体腔液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以可口革囊星虫为原料,研究了体腔液的获取技术,并利用细菌生长曲线法、牛津杯法分析了体腔液的抗菌特性,同时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和液相色谱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俗称5G)成为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形成的智能化社会的重要载体。功率放大器作为5G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直接决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指标,尤其是功放与生俱来的非线性会严重降低通信质量。5G通信系统中采用了高调制度的调制信号,这对功放的线性度提出了苛刻要求。此外,为了满足通信速率,5G系统的带宽变得更宽,从而导致功放产生的记忆效应更强、更复杂
目的:深入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参与GVHD发生的机制,为防治GVHD的研究提供技术平台和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方法从转eGFP基因的C57/BL小鼠脾细胞中分离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并输入经致死量全身照射的BALB/C小鼠体内制作GVHD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受体鼠组织中eGFP+细胞的分布、扩增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以魔芋粉为原料,采用现代化学方法对魔芋粉神经酰胺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和鉴定进行了系列研究。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神经酰胺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70℃,时间48min,乙醇浓度为90%,料液比为1:2。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神经酰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的时间为10h,乙醇的浓度为90%、料液比是1:5。综合考虑提取效率和经济效益,超声提取法最佳。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A201
为全面掌握四川省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加强对地方猪品种种质资源特性的认识,引导四川省地方猪种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本研究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完善了四川7个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的基本信息,同时,对各保种群的群体规模和生产性能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以群体规模较大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内江猪为例,针对其本品种选育情况,详细分析了其生产性能水平在近30年的遗传变化情况,为评估我省近年的猪种资源保护状况提供理论数据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及分化不全、炎性细胞浸润、新血管生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寻常银屑病中由以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为特征性病理表现之一。作为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期许多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我们在细胞因子角度着手,对中药银屑1号
目的调查脑卒中清醒患者早期活动规范现状,查找影响早期活动规范率的相关因素;探讨品管圈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患者早期活动规范的干预措施中,为临床进行早期活动规范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在2018年4月至9月经过门诊建档的脑卒中清醒患者,入选对象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选择100例进入干预组;190例进入对照组。干预组:了解患者活动现状;从患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