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aha123456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诈骗罪是自然犯,也是常发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实务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诈骗罪的相关问题,其意义毋庸多言。同时,诈骗罪又是一种发展变化十分迅速的犯罪类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诈骗犯罪的手段、对象、危害性等必然发生变化。诈骗罪是基于受害人错误的意思而转移财产的犯罪。单纯从受害人的意志这一点来衡量,或许其当罚性小于明确违法受害人意志而转移财产的犯罪。同时,诈骗罪又是智能犯罪,而且渗透到经济交易中,故比盗窃罪的危害更为严重。随着刑法学界关于传统理论的争议越来越多,诈骗罪中一些相关内容也在争论中受到了置疑;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深入,诈骗行为出现了方式多样、定性困难或与其他财产犯罪易混淆的现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将“行为人欺诈行为——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基于错误而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作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研究诈骗罪概念、构成要件等问题,第二节研究一些诈骗罪客观要件争议问题,第三节研究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第四节研究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重点阐述了诈骗罪客观要件的争议、诈骗罪与盗窃罪、抢夺罪、赌博罪、招摇撞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以及如何认定诈骗罪既遂未遂等问题,力求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诈骗罪认定及其与其它侵犯财产犯罪易混淆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并对在理论上关于诈骗罪争议较大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他文献
农村职业学校的特殊背景和新的历史使命呼唤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动管理可使农村职业学校快速远离普通教育模式。本文从能动管理的内涵、比较优势、实施和控制等四个方面较为深刻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就业困难等问题使犯罪案件在近年来直线上升,导致社会治安维稳压力不断增大,这一时期对于社会治安提出了更高的挑
本文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概念的由来与内涵的发展,评析了国内外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当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化成为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主的不可逆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肺功能、慢性阻塞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都不能充分评估气道慢性炎症变化。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对
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首先,在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中,情绪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但关于情
对于人类艺术而言,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或许是最具变化性、最为复杂的领域之一。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和艺术自身的发展,不同时代的表演艺术会呈现出不同的新特点。适应或包容这
为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