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叙事张力的形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个性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余华及其作品一直备受读者与评论界的关注。综观多年来评论界对于余华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余华的创作观、小说主题、小说文本形式以及受到本土及外来影响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丰富而显著。但是对于余华小说中的叙事张力问题的关注却不够,这方面的评论较多集中在对某一单篇小说的研读上,没有系统地展示余华小说创作中叙事张力问题的全貌,较为零散,不成体系,而通过对余华小说文本的综合研读,我发现,其作品中对于叙事张力的运用非常显著,也因此为文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因此,从张力的角度对余华的小说展开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张力”原本是一个物理学中的概念,最先通过新批评走入了文学理论的视野,后来经过发展逐渐被引渡到了叙事学的理论之中。作为一种艺术思维方式和批评的手段,其核心为辩证思想,即认为凡是存在着相互制衡又彼此作用的力量之间,都有所谓的张力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余华的小说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大量存在着张力及其运动的元素,本文也正是试图以张力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探寻其小说中的张力形成及其审美效果。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在绪论的部分对张力理论本身的来源及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总结对于余华小说中张力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从文本的内部入手,寻找余华小说中叙事张力产生的根源;第三部分以小说的品格营建为核心,探讨叙事张力逐渐聚集的过程;第四部分,关注文本的叙事形式及其运作,梳理小说中叙事张力的最终形成,并从文本中叙事张力产生的审美效果出发,总结叙事张力为余华作品带来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山东地方戏曲历史悠久,繁荣兴盛,影响广泛,山东作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有意识的突破和超越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将地方戏曲纳入了自己的创作视野。茂腔、
小说插图作为文本的图形化补充,除了增添美观,更是插图作者对文本的接受与再创作的载体。小说插图中蕴含的丰富信息,绘者将自己对文本的情感与理解,转化成图像形式,重新创作成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