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研究——以陕西省高校学生为例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情感是人类道德实践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在个体的道德内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内化到情感层面的道德是主动的、持久的。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育是在遵从个体道德情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以情感为切入点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内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个体产生情感共鸣,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情感需要,并最终形成个体稳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它既是情感的教育,也是心灵的教育。  通过对道德情感的概念、内容、效用的理解以及大学生道德情感的调查研究可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育是尤为必要的。首先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而言,积极的道德情感能够加强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和掌握,在道德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自身道德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高自律并健全人格,以实现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其次在道德教育效用的提高方面,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与引导,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使之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道德实践,这也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大学阶段是有志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在教育中需要关心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社会和家庭也应该引起重视。当代的大学生总体上有着积极的情感、乐观向上的态度,但也存在着如心理上的不够成熟,遇事不够冷静;情感上冷漠、情绪波动大;行动上消极、回避等不良的现象,在高校的道德相关教育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德育的形式不够多样,重视度不高,对大学生道德情感方面的培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从高校、社会、家庭的角度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在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他文献
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数量庞大且特殊的群体——流动儿童群体。当前,他们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入学准备作为对儿童入学适应及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高职院校在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显得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属性,要求医学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中的工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所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