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开始,历朝历代不乏对它的研究,现在仍有很多人对它进行研究。有从注释方面研究的,有从释义方面研究的,有从翻译方面研究的,有对《楚辞》中的人物进行研究的,还有对《楚辞》中的植物进行研究的等等。近年来又有很多学者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有华夏中原文化与《楚辞》的关系,东夷文化与《楚辞》的关系,吴越文化与《楚辞》的关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与楚国交往甚密的巴的文化与《楚辞》的关系也是很有意义的。本论文分为前言和正文两部分,正文又分为四个部分。前言主要讨论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文化的界定,根据目前对于文化的各种分类进行整理,并能对文化的涵义加以认定。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巫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巫文化的内容和在社会中的作用。巫文化是一种以巫术为主要手段并辅之以某些特定内容的民俗文化。巫文化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宗教、艺术、文学、风俗和综合。巫文化除了在部落中具有凝聚作用外还在客观上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第三部分介绍了巴地的巫文化,其中包含了巴文化的界定,巴文化的内容及特征,最后是巴地巫文化的内容。巴文化是一个包括巴国文化、巴地文化和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的综合概念。巴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巴地的巫文化包含了鬼教、艺术和文学、虎崇拜、巫师崇拜、人祭和禁忌等内容。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巴地的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首先是介绍了巴楚两国的地域,然后具体介绍了巴楚两国的交往史,并对《楚辞》中有巫文化因素的篇章加以分析。最后对巴地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巴地巫文化在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两个方面影响了《楚辞》的创作。《楚辞》的内容借鉴了巫师口中的巫词形式,也借鉴了巫文化中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