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并且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小花棘豆为干旱草原的一种药用有毒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了有效利用小花棘豆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小花棘豆中的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这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2.5小时,水浴提取温度80℃,料液比1:60。采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对5月~9月不同生长期小花棘豆样品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测定其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棘豆在9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13.0mg/g,8月份含量最低为6.2mg/g,不同生长期小花棘豆黄酮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趋势为9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对小花棘豆地下部分(根部)进行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平均值为4.3mg/g。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感物质之一,为了了解小花棘豆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和黄酮类化合物在化感作用中所产生的影响,采用生物试验法,研究了小花棘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水浸液对牧草、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共11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子在小花棘豆不同浓度水浸液的培养下,大致符合随着水浸液浓度升高,种子发芽所受抑制作用越强的规律;但是,萝卜种子对小花棘豆水浸液的响应则突出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此外,黄瓜、大白菜、油菜、高粱、小麦等种子在低浓度水浸液中,对萌发和生长也略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说,小花棘豆地上部分的化感作用要强于地下部分的化感作用,这与地上部分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