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的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与识别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雷达对抗情报的质量,近年来得到该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技术的性能高低取决于两大核心要素,即识别特征参数和分类器。然而,由这两大核心要素构成的识别系统的效能却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对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的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鉴于现有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方法存在指标权重求解不合理、评估方法自身受限、决策风险高等普遍问题,本文固定了识别特征参数,着重评估不同的识别分类器,分别从多属性决策和机器学习两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两种不同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方法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多属性决策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主要克服了指标权重求解不合理以及决策风险高的困难。在该方法中,首先,通过在网络分析法中引入直觉模糊数来为指标赋权,既降低了决策风险,又解决了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然后,在区间犹豫模糊集的基础上,结合消去与选择转换法和逼近理想排序法,既考虑了逼近理想排序法针对正负理想解设置随意的问题,又克服了消去与选择转换法带来的评估不全面的问题。设计相关实验,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且该方法可以根据决策者的意愿调整对指标的偏好程度,得到符合当前场景需求的评估结果。2.基于神经网络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效能评估主要克服了第一种方法带来的适用性低以及倒序的缺陷。在该方法中,首先采用最大信息系数描述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由此得到关联关系矩阵;然后利用快速社区检测算法对关联关系矩阵进行分析,得到社区划分指标个数;接着,以上述先验知识为基础,构造一个具有约束性并赋予军事意义的网络评估模型,该网络评估模型采用了基于麻雀搜索优化算法的Elman网络结构。设计相关实验,得到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最大信息系数和快速社区检测算法对网络参数的预设置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且经过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后的Elman网络评估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学习能力更优,收敛速度更快,通过与第一种方法对比可发现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倒序问题,适用范围更广泛。
其他文献
癌症正在成为每个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为各国人民健康和国家财政带来巨大挑战。在人体肿瘤中,口腔恶性肿瘤排在第六位。在头颈部,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ongue,TSCC)是其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而今,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肿瘤的治疗率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依然在50%上下波动。EIF3B是最大翻
在一般的线性模型或回归模型中,通常假定为方差齐性;但在实际研究中,如计量经济模型,该假设往往不成立,并且对于某些研究而言,进行异方差分析,了解影响异方差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说明对异方差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基于鞅差散度可以度量条件均值的独立性这一特点,构造出两个约束优化问题,通过求解约束优化问题实现参数的估计,并且证明了参数估计的相合性与渐近正态性.传统估计方法可能对模型或
OSCC(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危害性大,是HNSCC(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发生率较高的肿瘤。本课题组前期对收集到的部分OSCC临床样本分别进行了外显子测序和转录组测序,发现在部分OSCC样本中存在FAT1基因突变及FAT1 mRNA表达上调的现象,这提示我们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善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逐渐代替报纸、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在线社交网络的构建打破了线下社交圈的限制,实现了社交网络中用户跨时空的交流与沟通。早在19世纪后期,个体行为、态度等对他人产生影响的社会趋同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社会传染”这一概念。20世纪50年代后,社会传染现
目的通过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体束CT)测量UCLP(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单侧唇腭裂)儿童健侧与患侧的IOF(Infraorbital Foramen,眶下孔)及IOC(Infraorbital Canal,眶下管)相关解剖数据,并与同龄健康儿童相比较,探究CLP(Cleft Lip and Palate
目的:对比研究磁伸缩工作尖不同工作角度及机械抛光方法对牙周炎患牙根面粗糙度及表面形态的影响,为临床牙周病治疗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选取10颗患有重度牙周炎而无法保留的离体牙(前牙/前磨牙)且其牙石分布相等的60个牙根面,根据不同治疗类型,随机分为G1(手工刮治)、G2(磁伸缩工作尖-0°)、G3(磁伸缩工作尖-15°)、G4(磁伸缩工作尖-30°)、G5(磁伸缩工作尖-45°)、G6(
目的1.观察乳兔原生破骨细胞及大鼠单核诱导破骨细胞(osteoclast)典型特点。2.探究体外环境下ZOL(zoledronic acid,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巨噬细胞(Macrophage),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3.探讨局部及全身运用唑来膦酸对SD大鼠骨缺损修复中成骨-破骨的影响方法:1.新生新西兰大白兔骨髓细胞培养法观察原生典型破骨细胞的形态
背景:口腔癌是一类发生于口腔的独特类型癌症,已被确定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约占口腔癌的90%。口腔癌的恶性程度高,患者5年平均生存率低于60%。口腔癌的治疗手段以手术疗法为主,原发灶的完整切除对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外科医生主要还是根据手术过程中对肿瘤的视诊及触诊来评估原发灶切除范围。虽然可以利用术中切缘冰冻病理对切缘进行评估,但术中冰冻病理只能研究切缘的一小部分,这容易
目的:褪黑素是主要由松果体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已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其受体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褪黑素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褪黑素受体及合成代谢基因(褪黑素相关基因)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识别与肝癌发生和预后相关基因,为探索褪黑素抑制肝癌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在三套肝癌数据集TCGA-LIHC、LIRI-JP和GSE14520中分别识别褪黑素相关基因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