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FPEF评分作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018年《Circulation》新提出一套H2FPEF评分,该评分被认为是诊断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的一种简便方法,但是该评分与HFp EF患者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并不明确。本研究对H2FPEF评分在HFp EF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满足《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关于HFp EF诊断标准患者,纳入45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由于随访数据不完整排除56例患者,最终纳入397例HFp EF患者。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临床一般情况采集,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有无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和临床用药、临床相关化验指标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入选的患者依据H2FPEF评分分为三组:低分组(H2FPEF评分0-3分)、中分组(H2FPEF评分4-6分)、高分组(H2FPEF评分7-9分),然后对其进行随访。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间比较应用KW-单因素ANOVA检验。使用Kaplan-Meier绘制3组的生存曲线,然后进行Log-rank检验。同时以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行ROC曲线来评估H2FPEF评分预测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能力。结果:1.不同H2FPEF评分分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高分组心房颤动和高血压的患者明显多于中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和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明显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P<0.05);高分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高分组的入院舒张压(DBP)、出院心率、入院心率、体重指数(BMI)、左心房直径(LAD)、右心房横径、右心房上下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的比值E/e’、肺动脉收缩压、肌酐(Cre)、血红蛋白(HB)、尿酸(UA)均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H2FPEF评分分组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比较:397例HFp EF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2.15±6.84个月,其中100例患者和80例患者分别发生心衰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H2FPEF评分高分组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组,其中高分组在复合心血管事件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3.不同H2FPEF评分分组的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分组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再入院(Log-Rank检验,P=0.021)和复合心血管事件(Log-Rank检验,P=0.018)。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H2FPEF评分(HR 1.125,95%CI 1.006-1.258,P=0.040)、LAD(HR 1.049,95%CI 1.003-1.097,P=0.037)是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吸烟史(HR 2.064,95%CI 1.099-3.876,P=0.024)、E/e’(HR 1.039,95%CI1.006-1.074,P=0.022)和H2FPEF评分(HR 1.138,95%CI 1.013-1.278,P=0.030)是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4.H2FPEF评分预测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能力:用于预测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95%CI 0.528-0.653;P=0.007)和0.592(95%CI 0.519-0.665;P=0.011)。H2FPEF评分预测发生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复合心血管事件最佳临界值为6.5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6.0%、66.7%和50.0%、66.9%。结论:H2FPEF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预后的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心肺复苏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患者出现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时以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代替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急救方法。CPR作为抢救CA患者的主要手段,长久以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TD-CPR)抢救的患
目的:筛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开通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2015年3月-2020年3月行CTO-PCI的33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闭塞
目的:基于国内经济水平及医疗现状,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标准治疗中加入依洛尤单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成本效果分析,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根据FOURIER试验的研究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建立1年期决策树模型,而后采用长期外推Markov模型。通过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章,确定成本、转移概率、健康效用值等参数,确定各参数的分布类型,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RG4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四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作为CHF组,诊断标准参照2019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所有入选者均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组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HFmrE
研究背景:神经调节蛋白4(Neuregulin-4,NRG-4)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家族成员,富含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中,通过与靶器官细胞膜表面的Erb B4受体结合发挥多重生物学作用。大量动物及临床试验已经证明NRG-4在调节糖脂代谢、肥胖及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预测2型糖尿病中发挥积
目的: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从饮食和肠道微生物代谢中提取的化合物,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其与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测定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TMAO水平,并对入选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并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左房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心房颤动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患者(包括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在进行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后,窦性心律时绘制左房电压图,若局部双极信号<0.5m V,则定义为低电压区(Low-voltage areas,LVAS),根据低电压区面积占左心房总面积的范围分为两组:<10%(N=57),≥10%(N=51),低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替格瑞洛剂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连续性入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诊断为NSTE-
目的:探究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Nrg4水平以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84例于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的初诊原发性老年高血压且未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73.20±5.48)岁,并将高血压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28例,男14例,女14例。高血压2级27例男16例,女11例。高血压3级29例
目的: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少见,但如果不及时发现与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探讨PCI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减少PCI术中冠状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