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世界各国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上,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我国更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新疆地域独特,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与全国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具有易于破坏又难于修复特点。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如此发展下去,新疆的生态环境能否支撑住其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生态足迹被人们形象比喻为人类消耗各类资源所留下的脚印,学者通常将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定量比较,判断一定范围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当人类对各类资源需求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便会产生生态赤字,进而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维持。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出的结果,具有直观而且易于比较特点,所以本文选取该种计算方法来研究探讨新疆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新疆粮食、肉类和能源等消费量和各类型土地供给量为数据源,计算出2000-2012年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生态足迹测算过程中,采用易于省级行政区间之间生态足迹比较的国家平均生产力算法;在承载力测算过程中,13年来新疆最新产量因子的计算结果对新疆生态承载力科学计算起到重要作用。引入2000-2012年新疆GDP和人口总数数据,组成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和适度人口等指标对新疆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互验证方式对新疆生态足迹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新疆生态足迹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新疆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生态供需矛盾加剧。2007年新疆生态出现赤字,其赤字程度在不断加重,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万元GDP在缓慢下降,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适度人口研究表明,新疆实际人口已经超过适度人口水平,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得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新疆生态足迹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等指标也对新疆生态足迹增长产生影响。新疆生态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新疆旅游业;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修建水利工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产品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