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米兰·昆德拉与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比较研究走进学者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两位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众多特征,既相似,又不同。本文在“女性书写”理论框架下分析米兰·昆德拉和严歌苓的创作历程、小说作品及女性形象,总结在异域文化语境影响下,他们文学创作所具有的女性书写特性。并以两人的代表作为例,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在不同境遇下的女性形象,揭示男权体制下女性生存状态,并剖析这些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女性意识,及其从自主觉醒到自我超越的过程。在叙述技巧方面,本文从全知视角和多角度转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在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界定了“女性书写”的概念及理论,以其作为支撑全文论述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论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米兰·昆德拉与严歌苓都塑造出与时代历史背景相符的女性移民形象,并不约而同地关注她们生存状况。以作品中特蕾莎与扶桑两位女性为代表,分析她们所具有的政治倾轧的受难者和男权体制下的受难者的形象特征。在分析共同形象之外,笔者还就她们在对待爱情的“轻”与“重”上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指出这是她们内心体验的艺术外化。第三章解读了两位作家如何在西方男权制度下,从事女性意识自我觉醒书写,呼唤从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到生态女性的过渡,以实现女性的自强自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本文认为,在两种女性意识过渡和实现的过程中,她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特蕾莎采用“梦”的方式,而扶桑采取了“笑”的方式,虽然方式不同,最终她们都实现了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第四章阐述了两位作家在小说叙述技巧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全知角度,既深入故事情节,又超脱于故事之外,让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相辅相成。两位作家还共同采用多个视角转换的手法,在注重“艺术品质”的同时,又穿越历史时空,起到了增强叙述的效果。 总之,米兰·昆德拉与严歌苓的小说创作,是在特定的文化异域中进行的文学创作。他们巧妙运用了女性书写理论,从自我切身体验出发,展现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叙述技巧相互交融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