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银屑病患者一般资料、自我效能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描述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压力及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自我效能感、压力及应对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更加深入了解银屑病患者的身心活动,探讨并提出改善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措施,以促进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一般健康问卷(GHQ-12),银屑病生活应激问卷(PLSI)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118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压力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⑴118例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总得分为25.41±5.46,得分指标为71.74%。其中,62.5%(74例)的患者表现为中等自我效能感水平;32.4%(50例)的患者表现为低等自我效能感水平;仅有5.1%(6例)的患者表现为高等自我效能感水平。⑵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不同的银屑病患者,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差异:中老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1000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青年、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1000的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不同的银屑病患者,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有差异:头面部或四肢躯干有皮损、在中老年首次发病、复发次数<5次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全身都有皮损、青年首次发病、复发次数>5次的患者。⑶银屑病患者的一般健康问卷及躯体因素、焦虑与担忧、抑郁或家庭关系不良三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9.20±6.92,8.58±2.91,6.25±1.70,4.37±2.13。一般健康问卷总分,躯体因素,焦虑与担忧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789,-0.252。⑷银屑病患者生活应激问卷及主动较少社交、感到被他人疏远或拒绝、患病造成的实际困难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6.69±5.51,10.05±4.64,16.04±6.49,10.47±2.04。生活应激问卷总分及感到被他人疏远或拒绝维度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2,-0.768。⑸银屑病患者面对型应对方式、回避型应对方式及屈服型应对方式三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6.67±4.10,20.89±5.04,11.46±3.09。面对型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68。回避型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29。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变量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生活应激总分、面对型应对方式和回避型应对方式,四个变量可解释的变异量为36.4%。 结论:①银屑病患者总体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应注意提高中青年、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皮损部位较多、青年首次发病及复发次数较多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②银屑病患者普遍存在不良应激,压力源主要来自感到被他人疏远或拒绝,其次是患病带来的实际困难,躯体因素。银屑病患者心理压力的问卷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有相关性,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③银屑病患者更趋向于回避型应对方式,且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面对型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趋向于面对型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越低,越倾向于回避型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