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监测法对储粮早期霉变位点定位的研究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储粮霉变产生的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规律,探究不同条件对霉菌产生CO2气体的影响,并通过粮堆中不同部位CO2气体的浓度及其变化特点对实仓中的霉变位点进行准确定位,为大规模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早期霉变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保障粮食安全。对模拟霉变点产生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检测距离小于2m时,霉变点所在层面的CO2浓度最高,霉变下层次之,上层最低;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霉变下层的CO2浓度衰减速度最慢,霉变层面及霉变上层衰减速度依次增加,且在超过2m范围时下层的浓度值已经明显超过中层和上层。不同部位CO2浓度变化的差异性对比结果也表明,霉变点附近的各点CO2气体浓度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基本一致,但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下层测气点发现气体浓度显著升高的时间则显著提前,在3m检测距离处,下层测气点检测到CO2浓度显著变化的时间比中层提前3d,比上层提前5d。霉变粮食数量对霉菌产生的CO2气体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在粮堆中埋设不同数量的霉变粮食,分析其与CO2浓度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5kg的霉变粮食产生CO2在霉变原点处的浓度最大值仅为0.768%,10kg及20kg霉变粮食产生CO2的浓度值则显著升高,当霉变量为20kg时,原点浓度甚至可达到2.423%。对CO2浓度与霉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符合指数递增的关系,且其相关性系数可达到0.99。从不同数量霉变粮食产气特点还可以看到,10kg霉变粮食在霉变点处的浓度从出现显著变化到稳定阶段的增加量仅为0.161%,20kg霉变粮食的增加量则高达0.689%,为相同阶段前者的4倍。霉变点的深度对其产生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浓度分布也具有显著影响。对相同霉变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的模拟霉变原点的CO2浓度检测表明,距粮面垂直距离1m的霉变原点的CO2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063%,垂直距离3m的浓度最大值则为2.731%;霉变点产生CO2气体的可检测距离也出现显著差别,距粮面垂直距离3m深度的霉变点产生CO2的可检测距离为2.3m,1m深度的气体可检测距离则仅为1.5m。通过分析不同检测点的CO2浓度变化,可以准确的对霉变点的空间位点进行定位。对不同层面的气体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粮仓东北角两列测气点交点位置距粮面垂直距离2m的CO2浓度值明显高于1m及3m层面的浓度,而距该点水平距离4m处测气点的检测结果则表明,距粮面3m深度的浓度略高于2m浓度,符合霉变点位于2m层面时的浓度扩散规律,因此,初步推断霉变点位于距粮面垂直距离2m层面。对2m层面上各点气体浓度变化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角两列测气点交汇处呈三角分布的相邻三点的浓度随霉变的进行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有效地通过其浓度值推断霉变的位点。已知第14d时三点的浓度值基本稳定,且分别为0.542%、0.151%、0.145%,相邻各点的间距则均为4m,由CO2浓度与距离的关系可确定霉变点位于该区域内,且距东边及北边距离分别为0.84m及0.87m。对定位结果的验证试验表明,理论位点的粮食带菌量为4.6×106cfu/g,远超安全储藏状态1×103cfu/g的带菌量,即存在严重霉变现象。对比实际埋设位点与定位结果可知,两者之间的误差值仅为0.2m,定位结果的准确度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煤气化渣(CGS)是煤气化过程中的副产物,其后处理问题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关于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较少。为了实现煤气化技术的“零排放”,有效利用煤气化渣(CGS)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本文首次尝试利用废弃的煤气化渣作为载体,负载不同金属氧化物(Cu、Mn、V)作为活性成分,筛选出效果最佳的活性组分,制备出性能优异的SCR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XRD、BET、XPS、NH
由于气象、地质和生物等过程的作用,层状土壤构型在自然界普遍存在,降雨水质性质随着地域发生改变,因此在降雨侵蚀过程中这两个因素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土壤层状构型的
本文在分析众筹概念及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众筹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通过剖析众筹模式的内在优势以及众筹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支撑,为众筹在我国快速发展提出了
前言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十分难治的一种感染,其难治性往往与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有关。BF是指细菌被自身分泌的多糖基质包绕,彼此
目的: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模型评价不同工艺感冒灵流膏对流感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流感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和PR8株分别感染正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流行病学显示,世界上约有1%的AF患者,而中国AF患病率约为0.77%,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随之增加[1-2]。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畜禽粪便中高浓度抗生素残留,诱导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ARGs可以通过移动基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在环境中扩散富集,使抗生素疗效降低,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好氧堆肥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手段。然而,堆肥产品的农业利用已成为ARGs进入土壤的重要
环境保护税不同于其他税种,影响应税污染物产生的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等综合措施,才能降低应税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税务申报工
α1-抗胰蛋白酶(A1-antitrypsin,α1-AT)缺乏症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易于出现肝脏损害和(或)肺气肿。在北美和北欧,活产婴儿中该病的患病率为1/1600-2000。黑人、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由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运行控制中心、地面接收站和数据存档中心等组成。它有十个技术系统,分别是数据接收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数据预处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