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储粮霉变产生的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规律,探究不同条件对霉菌产生CO2气体的影响,并通过粮堆中不同部位CO2气体的浓度及其变化特点对实仓中的霉变位点进行准确定位,为大规模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早期霉变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保障粮食安全。对模拟霉变点产生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规律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检测距离小于2m时,霉变点所在层面的CO2浓度最高,霉变下层次之,上层最低;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霉变下层的CO2浓度衰减速度最慢,霉变层面及霉变上层衰减速度依次增加,且在超过2m范围时下层的浓度值已经明显超过中层和上层。不同部位CO2浓度变化的差异性对比结果也表明,霉变点附近的各点CO2气体浓度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基本一致,但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下层测气点发现气体浓度显著升高的时间则显著提前,在3m检测距离处,下层测气点检测到CO2浓度显著变化的时间比中层提前3d,比上层提前5d。霉变粮食数量对霉菌产生的CO2气体具有显著影响。分别在粮堆中埋设不同数量的霉变粮食,分析其与CO2浓度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5kg的霉变粮食产生CO2在霉变原点处的浓度最大值仅为0.768%,10kg及20kg霉变粮食产生CO2的浓度值则显著升高,当霉变量为20kg时,原点浓度甚至可达到2.423%。对CO2浓度与霉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符合指数递增的关系,且其相关性系数可达到0.99。从不同数量霉变粮食产气特点还可以看到,10kg霉变粮食在霉变点处的浓度从出现显著变化到稳定阶段的增加量仅为0.161%,20kg霉变粮食的增加量则高达0.689%,为相同阶段前者的4倍。霉变点的深度对其产生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浓度分布也具有显著影响。对相同霉变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的模拟霉变原点的CO2浓度检测表明,距粮面垂直距离1m的霉变原点的CO2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063%,垂直距离3m的浓度最大值则为2.731%;霉变点产生CO2气体的可检测距离也出现显著差别,距粮面垂直距离3m深度的霉变点产生CO2的可检测距离为2.3m,1m深度的气体可检测距离则仅为1.5m。通过分析不同检测点的CO2浓度变化,可以准确的对霉变点的空间位点进行定位。对不同层面的气体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粮仓东北角两列测气点交点位置距粮面垂直距离2m的CO2浓度值明显高于1m及3m层面的浓度,而距该点水平距离4m处测气点的检测结果则表明,距粮面3m深度的浓度略高于2m浓度,符合霉变点位于2m层面时的浓度扩散规律,因此,初步推断霉变点位于距粮面垂直距离2m层面。对2m层面上各点气体浓度变化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角两列测气点交汇处呈三角分布的相邻三点的浓度随霉变的进行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有效地通过其浓度值推断霉变的位点。已知第14d时三点的浓度值基本稳定,且分别为0.542%、0.151%、0.145%,相邻各点的间距则均为4m,由CO2浓度与距离的关系可确定霉变点位于该区域内,且距东边及北边距离分别为0.84m及0.87m。对定位结果的验证试验表明,理论位点的粮食带菌量为4.6×106cfu/g,远超安全储藏状态1×103cfu/g的带菌量,即存在严重霉变现象。对比实际埋设位点与定位结果可知,两者之间的误差值仅为0.2m,定位结果的准确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