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29靶向GRB2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miR-329表达水平差异,明确癌组织中miR-32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联系。研究miR-329表达水平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凋亡等的影响,并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体内验证。研究miR-329在胰腺癌中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以阐明miR-329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qRT-PCR方法对miR-329在34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对4株胰腺癌细胞株、胰腺导管上皮正常细胞HPDE以及原代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miR-329mimics/inhibitor上调/下调胰腺癌细胞中miR-329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裸鼠成瘤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29的靶基因,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最终验证GRB2为miR-329直接作用的靶基因。同时在临床样本中分析GRB2和miR-329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329在34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其在配对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平均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相关;miR-329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HPDE的表达水平。上调miR-329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并诱导凋亡。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329能够抑制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GRB2 mRNA的3’UTR含有miR-329直接作用的靶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进一步验证了二者关系,q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miR-329对GRB2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miR-329可通过下调GRB2的表达来调控pERK的表达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功能,而过表达GRB2则能部分逆转miR-329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效应。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iR-329表达水平低于配对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在功能上,miR-329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了其增值,即作为抑癌性miRNA 了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通过生物信息学结合多种技术验证miR-329能在转录水平抑制靶基因GRB2的表达,上调胰腺癌细胞miR-329表达引起癌基因GRB2的表达下调,并调控了下游pERK通路,从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这一研究对于miR-329在胰腺癌中作为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易转移,对放化疗普遍不敏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重视胰腺癌相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但是胰腺癌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腺癌细胞对应激微环境的抵抗和适应依赖于多种复杂机制,而胰腺癌自身环境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胰腺其他细胞(比如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调控胰腺癌细胞应激微环境的关键性分子,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Palladin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二)Palladin参与吞噬的具体环节和机制研究。第一部分 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但它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靶向治疗治愈的疾病。临床上APL发病非常凶险,特别
目的:选择胰腺内、外分泌代表性肿瘤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胰腺导管腺癌潜在治疗靶点的挖掘和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为胰腺肿瘤治疗靶点和微创术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外分泌肿瘤中,免疫组化检测CUL4B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同时筛选CUL4B低/高表达细胞株;构建沉默和过表达CUL4B的胰腺癌稳转细胞系,结合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增殖活性变化、
Blimp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蛋白也称为PRDM1(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一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Blimp1蛋白功能异常可导致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受阻,继而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对于病人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一般只存在费城染色体这一个基因异常,当出现其他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急变。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两个基因异常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一个是在急性髓/T双表型白血病病人中克隆到的NUP98-IQCG融合基因,另一个是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球新发肿瘤第4位,而死亡率高居第2位。基因PBX最早是在前B细胞白血病中被发现,是一种潜在的致癌基因。虽然其在细胞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BX1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机制。近年来,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微小RNA(micro RNA,miRNA)在转录后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针对micro RN
目的基因工程小鼠是肿瘤研究中十分有用的动物模型。本课题组在前期胃癌基础研究中关注到以下三个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IRX1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DICER1核酸内切酶Ⅲ基因,通过调控micro RNA的加工与成熟过程抑制肿瘤;FBXW7泛素连接酶基因,参与癌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和DNA损伤修复而发挥抑癌作用。为了探明IRX1、DICER1和FBXW7基因在胃癌发生发
背景和目的:N-Myc下游调控基因1(N-myc down 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N-Myc下游调控基因家族成员。有研究报道NDRG1蛋白是P53诱导凋亡所必须的因子。沉默NDRG1基因所造成的低表达会降低结直肠癌细胞对凋亡刺激因子的反应性。此外,NDRG1促进凋亡的功能在胰腺癌细胞中也得到证实。然而,上述研究均未对NDRG1促进凋亡的机制做出报道。因此,本
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两者均是由于造血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继发的致病事件产生,比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位等,进而导致造血细胞的恶性转化,表现为增殖能力增强、分化阻滞,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论文分别对这两种疾病的恶性转化机制进行研究: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干性维持及分化促进研究:基于白血病细胞异质性及自发分化理论,我们发现AML1/ET09a白血病细胞存在三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和肺癌是进展迅速、恶性程度很高的两种常见肿瘤,找到参与这些癌症发展的基因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G(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45G,GADD45G)是与细胞应激和DNA损伤相关的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GADD45G诱导的细胞衰老的缺失是导致肝肿瘤发展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