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什么能够对形式产生美感”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以史前工具为研究的切入口,研究史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人的形式感的形成和情感机制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动力机制,试图从发生学意义上解释人对形式的敏感和情感机制的发展。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发生落脚于人的审美认知和心智能力,论文试图跨学科地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的具体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明和解释,并尝试分析审美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具体机制。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实证的科学研究与合乎逻辑的理论探讨相结合。对史前考古资料的梳理和阐述,采用实证的方法;对审美问题、艺术创作和欣赏等问题的阐述,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进行解释。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回顾了学界相关研究的状况,阐明了研究兴趣、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并简要介绍了所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切入问题,提出史前工具的制造与人的形式感之间的关联,从史前考古研究的实证角度探讨史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人的形式感的建立提供了怎样的动力机制。第三部分仍然基于史前考古的实证研究,探讨形式与情感的联结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史前考古研究表明善的驱动是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根源,而神经科学的研究则表明人能够相对地摆脱功利目的束缚而对形式发生认知,从而为人对形式的审美认知提供了可能。第四部分着重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试图针对第二、三部分的理论探讨进行科学研究上的解释和证明。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一项尝试性的工作,即结合神经科学研究与美学问题的理论探讨,研究形式与情感发生联结的具体机制。最后结语概述本文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