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实验选择了Msp1、Apa1、Hpo1、Hpo2、Hha1、Hha2、Dra3六种内切酶寻找+206——+711片段的多态位点。实验结果发现,此群体的GH基因506bp片段不存在Dra3、Hpo1、Hpo2酶切位点。Msp1、Apa1、Hha1、Hha2都存在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并分析了各多态位点在杜枫姜猪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杜枫姜猪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并探讨了各多态位点与杜枫姜猪部分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所扩增的猪GH基因+206——+711片段PCR产物经Msp1酶切之后产生AA(284、222)、AB(284、222、147、136)、BB(222、147、136)三种基因型;经Apal酶切之后产生CC(280、226)、CD(280、224、130、96)、DD(280、130、96)三种基因型;经Hha2酶切之后产生EE(506)、FF(156、349)两种基因型,杂合型缺失。根据检测结果,Msp1酶切的三种基因型中都被检测到,其中BB基因型占主要部分,但等位基因A和B在群体的分布差异不大。在Apa1酶切的三种基因型中DD基因型占主要部分,群体中等位基因D是优势等位基因。GH基因经过Hha2酶切以后产生两种基因型,基因型EF缺失,基因型FF显著多于基因型EE。 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的X~2检验表明,杜枫姜猪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p<0.01),表明这个群体正处在强烈的选择培育当中。杜枫姜猪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PIC处于中度多态,因而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的寻找在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中,Msp1酶切的三种基因型对早期体重、增重均没有发现显著的影响。但在Apa1酶切的三种基因型中,杜枫姜猪70日龄体重DD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且从6个月的生长趋势看,D等位基因可能为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这从各个阶段的增重也可以看出。D等位基因频率X~2检验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P<0.05),这与对猪的生长性状选择的结果相应。PCR-RFLP-Hha2的两种酶切基因型对猪的早期体重、增重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中,GH-PCR-RFLP-Msp1和GH-PCR-RFLP-Apa1酶切基因型的不同组合对扬州大学硕士论文杜枫姜猪的70日龄体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ABCC基因型70日龄个体体重显著高于AACC、BBDD基因型(p<0.05)。GH一pCR一RFLp一Mspl和GH一pCR一RFL尸一Apaz酶切基因型的不同组合当中,在45日龄时,BBFF基因型个体体重显著高于BBEE基因型(P<0.05),70日龄个体体重AAEE和BBFF显著高于AAFF基因型(P<0.05)。且从初生到6月龄体重增长来看,BBFF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也比其他的基因型的要高,BBFF基因型在群体中的分布也是最多的,因此,BBFF联合基因型有可能作为一种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GH一PCR一RFLP一Apal和GH一PCR一RFLP一HhaZ酶切基因型不同组合中,DDEE基因型45日龄杜枫姜猪个体体重与CCEE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从初生到6月龄的整个生长过程看,DDEE和DDFF基因型在各个阶段的个体体重都较高,而且基因型频率也显著高于CCEE基因型(P<0.05)。 所有的GH一PCR一好LP酶切基因型当中并没有发现与体高、体长、胸围相关的基因型 本实验中发现猪生长激素基因的Mspl、HhaZ和Apal酶切基因型对杜枫姜三元杂交猪的初生窝重和乳头数没有显著差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