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论述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性、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研究科学人才观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科学人才观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认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国家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迎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更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两大支点,而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其数量和质量,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就当前我国现实状态看,要成为一个人才,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积极贡献。只有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增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的行动。科学人才观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我国现行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迫切的要求。人才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要求教育要与时俱进;人才内在素质的优越性,要求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人才的社会实践性,要求教育必须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人才的多元性,要求教育评价的多样性;人才的劳动成果的创造性,要求教育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人才的作用的积极性,要求教育要加强德育。然后,在第二章中,本文对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原因作了分析。随着目前我国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学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创新能力欠缺;学生缺乏民主自由;学校轻视德育、心理教育,学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