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小孢子胚胎发生是一种植物孤雄生殖途径,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后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然而,小孢子是如何转换发育命运进行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值得深入研究。PLC是一种以磷脂为底物,水解磷脂产生IP3,DAG等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磷脂信号通路的基因。在早期研究中,已有关于PLC在动物有性生殖早期参与激活卵细胞的相关报道,然而在植物有性生殖中,关于胚胎发育与PLC之间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小孢子胚胎发生是一种植物孤雄生殖途径,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后可以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然而,小孢子是如何转换发育命运进行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值得深入研究。PLC是一种以磷脂为底物,水解磷脂产生IP3,DAG等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磷脂信号通路的基因。在早期研究中,已有关于PLC在动物有性生殖早期参与激活卵细胞的相关报道,然而在植物有性生殖中,关于胚胎发育与PLC之间关系的报道较少,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以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系统为体系,借助PLC特异抑制新霉素,研究了NtPLC对烟草小孢子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命运转换的影响。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用MEME在线网站与Smrat基因软件分析了NtPLC的序列,蛋白质结构域与保守域,结果表明,所有NtPLC都有完整的X,Y结构域和C2结构域,均符合PLCζ的结构。差异性主要出现于保守基序差异以及可变域的差异。NtPLC1,NtPLC2与NtPLC3同源性高,在同一个亚家族内;NtPLC4与NtPLC4L同源性高,在同一个亚家族内;NtPLC6与其他五个基因的同源性较低,处于另一个PLC亚家族内,该亚家族内仅有NtPLC6来源于烟草。茄科植物的PLC基因和十字花科的同源性较低,与禾本科有一定同源性。2.采用RT-qPCR分析了PLC基因家族在烟草各组织中基因转录的差异表达变化,结果暗示了NtPLC4与NtPLC4L不参与调控烟草小孢子的胚胎发生,NtPLC1仅参与植物配子体发育,NtPLC2,NtPLC3与NtPLC6有可能参与调控了植物的胚胎发生。3.烟草小孢子活性不受新霉素浓度增加的影响,但小孢子热激和饥饿处理后,新霉素处理和未处理的小孢子的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的活力逐渐减低。5 d后小孢子的活性下降至50%。4.随着新霉素浓度的增加,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新霉素浓度为5μM时,小孢子几乎不能胚胎发生。进一步分析NtPLC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推测,PLC2和PLC3可能参与了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调控。5.小孢子胚胎发育早期时NtPLC受抑制会导致烟草小孢子的内质网及脂质的降解速度变缓,细胞核内迁时期后延。在转入营养生长阶段,NtPLC受抑制会导致小孢子发育模式发生改变,发育进度后延。6.新霉素对油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同样产生了抑制作用,导致油菜小孢子胚胎发育迟缓,并且分裂率显著降低,分裂模式发生异常。
其他文献
铋层状陶瓷作为一种居里温度较高的无铅压电陶瓷,具备高温高频条件下的应用前景,比如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建设、地质勘测等领域,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由于其钙钛矿层超长c轴阻碍电偶极子翻转,导致压电性能难以提高,所以本文提出以铋层状结构Na0.5Bi4.5Ti4O15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钙钛矿层的A/B位多元素取代调节晶格畸变程度来降低极化难度,提高材料的电学性能,同时探究掺杂引起的缺陷调控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通过感受外界的信息拓宽了人们的感知范围。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人们研发了多种形式的传感器。而柔性压力传感器因在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等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基于无铅压电低维纳米材料的压力传感器在柔性感知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但无铅压电材料的压电性普遍不高,如何提升材料的压电常数是该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铌酸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柔性可穿戴、可植入的小型智能化电子器件成为新型电子产品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生物医疗、运动时尚、智能家居等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柔性电子产品进行结构功能优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此同时,如何使这类柔性电子器件持续稳定的工作成为该类产品面临的重要问题。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利用压电效应将人类生
移动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对现有电源管理芯片的充电功率以及充电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源管理芯片需要支持大功率快速充电并对片外器件进行精简,但是现有的电源管理芯片存在充电电流较低,需要片外时钟源输入,或保护电路不够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低成本大功率快充市场需求。因此,本文设计实现了支持大电流充电,并且具有片上时钟和多种保护电路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所设计的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由低压上电系统、高压大功率充电系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因其绿色安全、低成本和高的理论容量而极具应用潜力,可用于经济、可持续和安全的大规模储能。醌类有机化合物以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反应高度可逆和较高的资源可利用性被广泛应用,然而醌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醌在电解液中稳定性较差;二是导电性差,使得倍率性能不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醌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高导电性的科琴黑来修饰小分子醌类化合物,并系统
传统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磁脉冲等领域应用广泛。但传统电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偏低、体积偏大,不能满足目前市场对储能设备的需求。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具有可加工性和灵活性,在储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依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储能密度偏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陆地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作为植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应对病虫害、紫外线辐射和干旱等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农作物抗逆遗传改良的潜在通用型靶标。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蜡质的合成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在农作物基因工程改良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植物表皮蜡质在表皮细胞中合成,其组分主要包括超长链脂肪酸(VLCFA)及其衍生物如
表皮脂类赋予陆生植物一定的机械强度、抗旱性和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因此研究植物表皮脂质的合成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催化甘油酯合成的第一步反应,主要参与表皮脂类、膜脂和油脂等的合成。前人研究显示GPAT4、GPAT6和GPAT8均参与角质的合成,但这些基因是否参与木栓质和蜡质的合成并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粮食需求。由于世界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世界粮食短缺危机日益凸显,急需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技术和措施。在自然界植物进化的启示下,蔡得田等(2001)提出了“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相结合选育超级稻”的育种策略,选育出了具有高结实特性的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Polyploid Meios
近年来,二维IV族硫化物(MSX,M=Sn,Ge,X=1,2)以其特殊的能带结构以及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被广泛研究。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硫化亚锡(SnS)和硫化锡(SnS2)因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迁移率及无毒环保等特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各类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与过渡金属双卤化合物(TMDCs)的制备相比,超薄SnS和SnS2薄膜的成分控制和大尺寸合成仍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