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凹陷三河次凹戴南组一段隐蔽油气藏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测录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了三河次凹戴南组一段的物源及沉积特征研究,指出了区内可能存在的隐蔽圈闭类型、建立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并在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开展了储层预测及隐蔽圈闭识别。通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三河次凹戴一段沉积主要受东部柳堡-菱塘桥低凸起及西部建湖隆起两大物源控制,且东部物源形成的沉积向西延伸较远。(2)分亚段沉积相研究表明,三河次凹戴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类型,东西两大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呈朵叶状或带状延伸,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发育和“西进东退”的演化特征。(3)结合沉积、砂体与构造特征分析,指出区内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断层-岩性、砂岩透镜体及地层超覆四种隐蔽圈闭类型;建立了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三河次凹中南部的内坡-深凹带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区。(4)针对有利区,依托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构造解释,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了储层预测,发现落实多个隐蔽圈闭,提交钻探的高X29A井获得成功。
其他文献
本试验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进行了复配环保剂型加工研究,制备出了 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可溶性液剂两个剂型。对加工后的两个剂型的悬浮率、药液理化稳定性、润湿分散性、粘稠度、抗冻性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农药剂型相关标准。提出了 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可溶液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添加TD-60,AB-600和
本课题来源于某型吊舱稳定跟踪平台的开发项目。论文完成了吊舱伺服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具体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进行了系统的功能调试和性能测试,同时结合电路设
三维树木模型是虚拟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地理实体相比,树木处在不断生长的过程中,因此三维树木建模也应顾及其动态性。L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形态发生模型,它一方面可以模拟真实树木的几何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与生理生态模型进行耦合进而模拟树木的动态生长,是当前三维树木模型研究的重点。但由于现实树木枝干数据采集困难且L系统规则生成过程复杂,难以达到快速、真实地提取现实树木枝干的L系统规则的效果
含氟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构建的自组装结构能为不同条件下的材料制备、化学反应等过程提供纳米反应器。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473050)的一部分,本文合成了
目的:上前牙区由于其解剖结构特殊性和高美学风险,在此区域实施即刻种植手术一直是口腔种植难题。种植体植入要以生物力学为导向,否则可出现唇侧骨壁吸收、继发牙龈退缩、基
目的目前基于欧洲人群的研究表明,在白人和黑人中Lp(a)水平升高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va.lve stenosis,(CAVS)]的风险存在因果相关性,本研究旨于在中国人群中探讨Lp(a)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652例CAVS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化验结果,探讨Lp(a)水平升高是否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以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和烟蓟马Thrips tabaci(Lindeman)是世界性的蔬菜和观赏作物害虫,其除直接取食造成危害外,还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等多种植物病毒,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为明确西花蓟马和TSWV在田间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TSWV对西花蓟马生殖
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C-H官能化成为最全面和最高效的成键策略之一。这些反应大多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具有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和广泛的底物范围,然而,大多数反应使用贵金属,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The 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FPAR)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 System,GCOS)提出的关键变量之一。FPAR定义为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400-700nm,PAR)占到达冠层顶部全部有效辐射的比例。FPAR与植被结构密切相关,能够表征植被吸收光合有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适应症正在扩大,尤其是在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方面。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ICD植入量也逐年增加。但对于终末期患者除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痛苦,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否应该关闭ICD的电除颤功能。所以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目前国内ICD患者对终末期管理的知识及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