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印象派掀起绘画艺术的变革,颠覆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光与色成为当时艺术家们追求的艺术宗旨。印象派的发展,改变了艺术家们的传统审美,开放了艺术家们的视野。印象派后期,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主,受日本浮世绘影响,发展出不同风格的后印象主义,平面化的绘画语言开始登上绘画历史的舞台。纳比派也随之产生,代表人物皮耶·勃纳尔,擅长利用色彩在画布上呈现的不确定性描绘日常生活环境,用客观物象变形后的绚烂折射内心世界的沉静。勃纳尔的绘画不是简单的色彩堆叠和画面内容的胡乱配置,是在主观视觉的支配下,“存储”客观环境的“变形画面”,在记忆中,对画面进行多次变形而得出结果。这样的变形,包括“客观变形”与“主观变形”,也包括构图上的变形与色彩上的变形。因此,勃纳尔的绘画艺术在绘画历史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力图从构图、色彩、主观情感三方面对勃纳尔绘画艺术中对平面化意识的运用进行分析,较全面地剖析出勃纳尔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第一个方面,讲述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平面化意识的确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的兴起,为绘画艺术添光添彩,艺术家遵循科学的透视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客观立体空间的物象。印象派前的巴比松画派,利用透视学,科学的光影关系作画。但在印象派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的变革,抛弃了科学透视的束缚,追求主观表现,大大减弱了艺术家描绘客观物象的局限性。第二个方面,分析了勃纳尔绘画语言形成的原因。从构图、色彩、主观三方面揭示勃纳尔绘画艺术的特点,尤其在构图上,勃纳尔为追求平面化的效果,运用了与传统绘画艺术不同的方式。第三个方面,分析了纳比派另一位代表画家维亚尔,从维亚尔的角度,研究平面化绘画语言的不一样的表现方式,对比勃纳尔绘画作品,分析维亚尔表现出的不同的画面氛围。以此更完善本文对绘画平面化意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