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心的港湾》(五至二十章)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与交往愈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涌入中国,与之相关的翻译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我国对儿童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无论是在翻译实践还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希望能够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去有效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并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翻译策略。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非裔美国作家杰奎琳·伍德森的儿童文学作品《心的港湾》(Harbor Me)英文原著中的第5至20章节。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主要从词汇、句法、修辞、文化四个层面具体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儿童文学翻译实践中的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儿童文学作品面向的是一群特殊的读者群体—儿童,因而笔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受众读者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其次,相比成人文学,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其中包含了教育性、趣味性、故事性、形象性等特点。最后,通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具体案例,本文发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总之,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具体分析笔者亲自着手的翻译实践文本,运用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更好地让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感受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感受趋向一致,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希望为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参与临床实习是每名实习生在离开校园后必须经历的阶段,能够帮助实习生将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护理临床教学则是将理论、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手段之一,通过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合理地组织查房,从而让实习生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实习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习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不同时期对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同,逐渐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在随之改变,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如今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但我国的词汇教学课堂相对单一、乏味,教师“一言堂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各国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实践而掀起的一种教育思潮。20世纪90年代,正值国内教育教学变革的瓶颈期,“反思性教学”之风迅速蔓延,大批教育学者进行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的“反思”与“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正在酝酿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反思性教学”的深入了解,来提取核心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首先,反思性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超越,不仅仅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来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出的,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多次作出重要决策部署,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福州市作为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者,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进程中以城乡居民的法律需求为着力点,融合互联网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介绍了福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对福州市整合搭建实体
近十年以来,民办社区阅读早教机构在全国各地已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现有的调查显示,很多民办阅读早教机构的负责人由于机构定位不清晰、师资不专业等问题,面对机构的发展甚是迷茫。本研究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选择了一位创办并经营八年社区阅读早教机构的管理者T老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期望能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去发现影响社区阅读早教机构发展的因素。本研究以人类生态学为视角,分析了目前社区阅读早教
西方rhetoric和中国“修辞”在其研究历史进程中,虽然在研究起源,发展阶段和眼下关注点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差异,但期间文体学和修辞格研究都曾经是个重点研究对象。这招来学术界的批评,也使修辞研究本身的路子越走越窄。面对这一局限,不同研究者做出不同反应:有的直接将修辞格研究视为末路,有的在开辟修辞研究新领域过程中,并不排斥被称为“狭义修辞学”的辞格研究。对传统辞格的更深入研究,对出现的新辞格探究,
随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生活关注力度的持续提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工作通过专业力量和链接资源可以为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康复提供有效帮助,同时为重度残疾人的康复护理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作为脊髓损伤患者社会康复服务的具体提供者和实践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康复效果。本文主要以F省“重建生活,共筑未来”训练营为例,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以社会工作者在社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罗伯特·福琼的《居住在华人之间》第一和第二章为源文本,共计10,022字。该书主要讲述了福琼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三次来中国,旨在盗取茶叶种子、寻找红茶技师。由于福琼久居中国,几乎是个中国人了,书中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所选章节主要记述了作者于1853年,在上海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地震,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奇闻轶事及其影响,以及自己前往宁波的阿育王寺途中的所见所闻。《居住在华人之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纪录片,作为一种可实现高效传播的媒介,在增进跨文化传播、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字幕翻译是外国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和研究意义不言而喻。我国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近年来慢慢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受到不少国外观众的青睐。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给字幕翻译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翻译中容易因文化差异或
近年来,武侠小说日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这从网站“Wuxia World.com”的发展可见一斑。金庸是华语世界武侠小说最畅销的作家之一,而英文世界里的金庸无论是在作品数量上亦或知名度上都难以等量齐观。有学者认为,金庸小说在西方市场非常有潜力:书店里缺武侠小说,而网上众多非授权翻译又说明其市场存在的客观需求。因此,积极翻译并输出中国武侠小说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神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