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基因型与传播来源分析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高龋、无龋儿童及其母亲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菌株的基因型数目,分析高龋者是否比无龋者携带更多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初步探讨变形链球菌基因型与致龋活性的关系;分析儿章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基因型的传播来源。方法随机选取20名4-5岁儿章及其母亲,依据儿童的dmft值分为2组,高龋组(dmft≥8)和无龋组(dmft=0)各10名。从20对母子口腔中分离鉴定出共80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株,通过AP-PCR基因指纹的方法,检测高龋、无龋儿章及其母亲口腔中变形链球菌菌株的基因型数目,资料采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从20对母子口腔中分离、鉴定出共80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株。从每个受试个体的各20株变形链球菌临床株中共检测到73种不同的AP-PCR基因型。10名高龋儿童中:2名携带1种基因型,2名携带2种基因型,3名携带3种基因型,3名携带4种基因型;10名高龋儿章母亲中:2名携带1种基因型,1名携带2种基因型,5名携带3种基因型,1名携带4种基因型,1名携带8种基因型;10名无龋儿童中:8名携带1种基因型,2名携带2种基因型;10名无龋儿童母亲中:4名携带1种基因型,5名携带2种基因型,1名携带3种基因型。20对母子中有12对(60%)有相同基因型出现,母子共有基因型数目为高龋组6种,无龋组8种。在同一幼儿园中,分别有2名和3名儿童检测出完全相同的AP-PCR基因型。高龋儿童母亲的DMFT值显著高于无龋儿章母亲(F=9.39,P<0.01),高龋儿童携带的基因型数目多于无龋儿章(F=4.52,P<0.05),高龋儿童母亲携带的基因型数目显著多于无龋儿童母亲(F=14.78,P<0.01),高龋组和无龋组的共有基因型数目无统计学差异(F=0.45,P>0.05)。结论母子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存在基因多态性。母子口腔中存在相似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提示变形链球菌的母子垂直传播。同一幼儿园的儿童口腔中检测出相同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提示变形链球菌的水平传播。高龋儿童携带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数目多于无龋儿童(P<0.05),高龋儿童的母亲携带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数目显著多于无龋儿童的母亲(P<0.01),高龋儿童母亲的DMFT值显著高于无龋儿童母亲(P<0.01),提示高龋个体比无龋个体携带更多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个体携带的变形链球菌基因型数目与其致龋活性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在牙骨质表面附着和增殖的作用,探讨其是否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并将不
研究背景及目的牙周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造成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恢复牙周支持组
目的:根管充填糊剂作为临床上根管充填的材料之一,其在根管内特别是根尖段的分布对根管治疗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根充糊剂的输送方式及分布模式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进行
目的:  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目前公认的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研究发现不同P.gingivalis菌株的致病性存在广泛差异,基因的遗传异质性是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