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PARγ、VEGF、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PARγ在胃癌细胞株MKN-45、MKN-28中的表达;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化,诱导凋亡作用;罗格列酮对VEGF和VEGF-C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激动剂对胃癌血管和淋巴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ABC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γ、VEGF、VEGF-C表达,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研究;采用RT-PCR方法测定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γ、VEGF、VEGF-C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同病例的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RT-PCR法检测PPARγ在胃癌细胞MKN-45和MKN-28中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24h、48h、72h干预胃癌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罗格列酮对两种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在不同时间点对胃癌细胞MKN-45的VEGF和VEGF-C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ing检测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MKN-45细胞48小时对VEGF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提示PPARγ阳性率在胃癌中是72.5%,癌旁组织中是2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17.5%,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在胃癌中是75%,癌旁组织中是40%,癌旁正常组织中是10%,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阳性率在胃癌中是55%,癌旁组织中是10%,癌旁正常组织中是7.5%,三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r=0.388,p=0.013),与VEGF-C的表达有关(r=0.441,p=0.004);RT-PCR提示PPARγmRNA在胃癌中是1.17±0.10,癌旁正常组织中是0.79±0.23,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在胃癌中是1.02±0.25,癌旁正常组织中是0.65±0.11,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在胃癌中是2.107±0.52,癌旁正常组织中是0.62±0.17,二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γmRNA的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t=3.24,p=0.003),与VEGF-C的表达有关(t=-2.624,p=0.014);RT-PCR方法检测到PPARγ、VEGF、VEGF-C在胃癌细胞MKN-45和MKN-28中有表达;MTT方法检测到罗格列酮对MKN-45和MKN-28的增殖影响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罗格列酮能够诱导MKN-45和MKN-28凋亡,凋亡率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作用24h、48h、72h对胃癌MKN-45细胞VEGF、VEGF-C表达下调有剂量依赖性;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MKN-45细胞48h可以影响VEGF的表达,并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及将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人类胃癌MKN-45和MKN-28的生长;通过抑制VEGF和VEGF-C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MKN-45新生血管形成和淋巴管形成进一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通过血管、淋巴管转移。提示罗格列酮可能是治疗胃癌的有效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