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结合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近年来在免疫分析、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今,关于电化学发光的信号放大策略以及将电化学发光与其他技术联用,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热门研究方向。霉菌毒素是真菌特别是霉菌的次级代谢物,许多霉菌毒素通过饮食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论文利用三联吡啶钌(Ru(bpy)32+)和CdTe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特性分别构建了两种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食品中伏马菌素B1(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定量分析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利用金纳米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和电催化作用对钌硅纳米粒子(Ru@Si02NPs)电化学发光的增强,成功构建了以FB1作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增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Ru@SiO2NPs作为电极上的发光体,AuNPs促进其发光,由于FB1上带有氨基,能直接作为Ru@Si02电化学发光的共反应剂。当分子印迹膜上的FB1洗脱后,由于缺少共反应剂,电化学发光信号迅速降低。而当用FB1溶液培养后,FB1重新印迹在膜上,信号又变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洗脱和培养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变化的差值与FB1的浓度在0.001~100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5 pg·L-1。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玉米样品中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2.2%~104.5%。(2)利用CdTe量子点和荧光染料Cy5之间产生的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CL-RET),制备了对OTA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CdTe量子点作为电化学发光的供体,在其表面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捕获DNA。修饰有能量转移受体荧光染料Cy5的OTA适配体与电极上的DNA部分互补配对。在共反应剂过硫酸钾溶液中,CdTe量子点与Cy5发生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信号明显增大。用OTA溶液培养后,适配体与OTA间的高度亲和性使其从电极上脱落,电极上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受体减少,导致发光信号减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电化学发光响应值与OTA的浓度在0.0005~50 n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7 pg·mL-1。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性较高,选择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分析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