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霉菌毒素的分析应用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12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结合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近年来在免疫分析、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今,关于电化学发光的信号放大策略以及将电化学发光与其他技术联用,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热门研究方向。霉菌毒素是真菌特别是霉菌的次级代谢物,许多霉菌毒素通过饮食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论文利用三联吡啶钌(Ru(bpy)32+)和CdTe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特性分别构建了两种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食品中伏马菌素B1(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定量分析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利用金纳米粒子(Au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SPR)和电催化作用对钌硅纳米粒子(Ru@Si02NPs)电化学发光的增强,成功构建了以FB1作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增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Ru@SiO2NPs作为电极上的发光体,AuNPs促进其发光,由于FB1上带有氨基,能直接作为Ru@Si02电化学发光的共反应剂。当分子印迹膜上的FB1洗脱后,由于缺少共反应剂,电化学发光信号迅速降低。而当用FB1溶液培养后,FB1重新印迹在膜上,信号又变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洗脱和培养后电化学发光信号变化的差值与FB1的浓度在0.001~100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35 pg·L-1。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玉米样品中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2.2%~104.5%。(2)利用CdTe量子点和荧光染料Cy5之间产生的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CL-RET),制备了对OTA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CdTe量子点作为电化学发光的供体,在其表面通过戊二醛的交联作用捕获DNA。修饰有能量转移受体荧光染料Cy5的OTA适配体与电极上的DNA部分互补配对。在共反应剂过硫酸钾溶液中,CdTe量子点与Cy5发生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信号明显增大。用OTA溶液培养后,适配体与OTA间的高度亲和性使其从电极上脱落,电极上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受体减少,导致发光信号减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电化学发光响应值与OTA的浓度在0.0005~50 n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7 pg·mL-1。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性较高,选择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OTA的分析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移动毫米波通信场景中收发波束存在角度偏差时接收信号质量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迭代优化均方误差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EKF)的稳健波束跟踪算
<正>1.阅览室的插座数量应不少于座位数的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第11.9.2条学校电气照明:大阅览室的插座宜按不少于阅览室座位数的15%装设。2.教室照明
采用ZnCl2活化稻草秸秆炭化得到的活性炭纤维吸附酸性品红,考察了投加量、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系统研
目的:以长期非卧床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特点
糖尿病现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已经属于多发疾病.医学界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为了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人工胰岛由此产生,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一型糖尿病数学模型的血糖控制.
企业采取的战略决定着其员工所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而员工的知识、技能等组合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本,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以厦门市110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高度重视,黑龙江省有着天然丰富的新能资源,但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新能源产业具有风险大、周期长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政府在新能源投资系统中的角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政府介入时,投资新能源群体终将消亡;若政府通过激励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方式介入时,激励策略对投资者行
30余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一扇重要“窗口”。它的敞开,让远洋的风得以温润更广阔的土
期刊
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政治性事件,“文革”在当代文学叙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作家选择将“文革”作为其叙事背景时,可以发现对于这个特殊的时期,一直有一个很稳定的因素存在于其中,就是带有“文革”特色的革命话语——口号。如果说当代文学是“文革”记忆的重要载体,那么“口号”就是串联文学与记忆的纽带。对于作家而言,“口号”的记忆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可以成为他们历史记忆的出发点,不同只是在于作家背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