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人性的污秽》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当代美国颇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被称为美国活着的文学神话。出版于2000年的《人性的污秽》是其“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次年,罗斯便因该作品获得福克纳奖。小说将二十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历史与人物命运相融合,涉及了种族歧视、克林顿和莱温斯基丑闻、越南战争等真实历史事件,探讨了种族、道德、性别、战争等颇具思考性的社会问题。作品丰富的主题和复杂的艺术创作手法引发了评论界多角度的探讨。其中,小说的历史意识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多数研究仅在分析罗斯的历史小说中对该作品稍有提及,鲜有学者从新历史主义视角系统解读《人性的污秽》。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即“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是指人们只有通过被选择和涂抹的文本才能窥探历史真相。“文本的历史性”是指各种形式的文本并非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客体,而是特定时代的历史语境的产物,且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事件。本论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人性的污秽》,力图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和罗斯的历史文化意识。本文通过重新审视小说所涉及的历史文化事实—政治正确性、迫害精神和越南战争,揭示了这些复杂政治文化现象对小说人物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最终致使他们沦为历史的牺牲品,阐释了《人性的污秽》所具有的历史性。其次,通过分析小说边缘人物的生活经历得出科尔曼(Coleman)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是其选择身份逾越的根源;父权制的压制是迫使福尼亚(Faunia)选择过早独立和离经叛道的生活的原因。本文指出两者的选择都是对社会不公的颠覆但又都受到主流话语的抑制以失败告终。罗斯通过对边缘人物的历史书写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就罗斯的生平及其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小说《人性的污秽》以及本文的创作目的、意义、框架等给予简要介绍。同时梳理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对《人性的污秽》的评价及解读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第二章解释了本文所运用的理论框架,即新历史主义。第三章从“文本的历史性”出发,探讨了罗斯在《人性的污秽》中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解读。第四章从“历史的文本性”视角分析了小说边缘人物—科尔曼和福尼亚的生平历史,阐明了罗斯对人物生活史的刻画意在展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批判社会不公。第五章为全文的总结。通过各部分分析本文旨在引发读者对人性及当代美国社会复杂性和虚伪性进行深刻思考。
其他文献
中国农业银行基层网点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最基础的物理网点,直接面对着最广阔的金融市场和最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模式对于在当前不断加剧的金融竞争和
股权激励计划是对公司核心人员进行激励的一项管理制度,被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股权激励在我国发展速度缓慢,股权激励计划到底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利还是弊,股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不均衡问题特别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性越发明显。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缓解学校差异性拉大及“择校”的困
<正>一、引言商誉问题是一个具有持续魅力的研究论题(杜兴强,2011)。迄今为止,商誉的定义存在多个典型观点,导致商誉的后续计量也颇有争议。商誉如何进行后续确认,长期以来主
当前,平面设计正面临着数字媒介的广泛普及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猛烈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课题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探索研究对象,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和思维认知工具。由于人类的思维具有共性,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语言在各有差异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共性。认知语言学正是从人类的认知方式出发,揭
<正>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模式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与其他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日益注重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了保持和提升
全面预算是一种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中的管理手段,但是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预算与实际差异大”、“不按照预算数执行”、“预算只是纸上的数字”等问题,这使得预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行业领先者,是众多影视企业的梦想。近年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
随着不真正连带责任这一侵权责任形态在《侵权责任法》中的出现,采取何种诉讼形式处理不真正连带责任案件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合理界定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