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试图找到一种疗效较好、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并为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火旺型不寐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选用穴位:心俞、肝俞、肾俞、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埋线组在穴位中埋入医用羊肠线;针刺组对穴位进行常规针刺;药物组采用舒乐安定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后及随访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及睡眠率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基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失眠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发现,埋线组在改善失眠症状上与针刺组相当,但优于药物组(P<0.01,P<0.05)。随访后分析,埋线组和针刺组的疗效维持相当;针刺组的疗效维持上要优于药物组(P<0.05);而埋线组的疗效维持要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显示,三种疗法经过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p<0.01)。对各组间治疗后的PSQI总分比较看,埋线组和针刺组在改善PSQI总分上要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在PSQI各项目评分比较上,埋线疗法与针刺疗法相当;埋线组在改善睡眠时间上与药物组相当,但在其他项目上均优于药物组(P<0.01,P<0.05)。随访后显示三种疗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现象(P<0.01)。从组间的随访后PSQI总分比较看,埋线组和针刺组的改变程度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即埋线组和针刺组在失眠的复发上要明显低于药物组。在随访后PSQI各项目评分比较上,埋线组在疗效维持上与针刺组相当,但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对阴虚火旺型不寐证的临床研究表明:三种疗法(穴位埋线、针刺和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药物组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依赖性强,易复发;穴位埋线组在改善睡眠质量上与针刺组相当,在疗效维持上优于药物组,且穴位埋线法具有耗时少、刺激持久、简便易行等优点,是治疗不寐证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