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国内外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技术及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国内从未有过全面的、系统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为更好地研究跨座式单轨车辆各方面性能,必须借鉴国内外相关铁道车辆与汽车的动力学性能评价规范与标准,通过理论计算,结合仿真试验研究,提出全面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不仅为评价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以后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建立跨座式单轨车辆在各极限工况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提出,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仍然包含运行稳定性(安全性)、曲线通过性能及平稳性三个方面,如下,为其主要研究的内容:1参考GB5599-85《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并基于地铁车辆与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机理的差异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用性研究。2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涉及轮轨动作用力、车钩力、防止车辆脱轨性能、防止车辆倾覆性能、曲线临界速度六方面的评价指标: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车钩力、临界接触系数、水平轮最小垂向力、修订倾覆系数、车辆临界稳态侧滚角、曲线临界速度等。为评价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提出了涉及防止车辆脱轨性能、防止车辆倾覆性能、几何曲线通过性能、导向性能、走行轮轮胎磨耗性能五方面的评价指标:车钩水平转角、回正力矩、走行轮轮胎磨耗量等,最终建立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理论计算,解析推论,首次提出临界接触系数、车辆临界稳态侧滚角、回正力矩的计算公式;并对倾覆系数提出了改进,得到了修订倾覆系数;提出了走行轮轮胎磨耗预测模型等。4利用ADAMS软件对重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车辆在曲线半径为100m的轨道上,以最大速度45km/h行驶时,防止车辆脱轨稳定性与防止倾覆稳定性不符合,而轮轨动作用力、车钩力均符合所建立的评价体系;6节编组列车几何曲线通过性能较好,车辆导向性能一般。总之,重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