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电化学氧化技术因工艺洁净、适用性强、能效高等特点已成为工业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本研究以超声涂覆-热分解方法制备了稀土金属La和Ce掺杂的Ti/SnO2-Sb电极,并比较了两类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通过Ce掺杂电极电催化降解对甲酚体系对其适用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Ce掺杂电极电催化降解苯酚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以超声涂覆-热分解方法制备得到了La和Ce掺杂Ti/SnO2-Sb电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结果显示,两种改性电极呈现出较为相似的表面形态,其中Ce掺杂电极的电极表面更显致密和饱满。电催化氧化苯酚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两种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和电极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在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基本相当。两种掺杂电极的最佳电流密度均为10 mA·cm-2。Ce和La掺杂Ti/SnO2-Sb电极的最优掺杂比分别为1%和3%。其次,为了研究掺杂电极电催化性能的适用性,对改性电极降解对甲酚性能进行了研究。在采用Ce掺杂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对甲酚的实验中,XRD分析表明Ce元素的掺杂使得金属氧化物涂层晶体中有新物质CeO2进入,有利于提高电极的电催化性能。SEM结果显示适当的Ce掺杂可以优化电极表面形态,掺杂量太大时不利于电极催化性能和稳定性,这与Ce掺杂量不同的Ti/SnO2-Sb电极降解对甲酚的电催化降解实验结果一致。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降解实验表明,Ce掺杂电极电催化降解对甲酚的最佳电流密度为20 mA·cm-2。最后,对制备得到的改性电极降解苯酚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由于Ce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4f15d16s2比La元素原子多一个4f1价层电子,导致Ce掺杂电极的活性和稳定性比La掺杂电极略好。通过对电极电催化降解苯酚前后的SEM照片和XRD图谱的对比发现,降解实验后电极表面出现了白色的大小不一的颗粒占据了电极表面的活性位,并且含Ce的活性物质逐渐脱落可能导致了电极逐渐的失活。对电解过程中的电解液进行HPLC分析的结果表明,Ce掺杂Ti/SnO2-Sb电极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有苯醌、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丙烯酸、草酸和甲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