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着重语言本身,研究的对象也多限于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的Competence或者说是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所说的Langue,囿于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和人类社会环境及人类文化的密切联系。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语言学研究的重心逐渐从结构转向功能,从孤立的语言形式转向社会环境中的语言形式。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和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失败的屡屡出现,作为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语际语语用学的热点话题之一,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 国内外很多学者及语言工作者对语用失误、语用迁移、目的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对目的语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已有大量的成果问世。国内外对语用失误做过研究学者很多。这些研究充分说明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普遍性。他们的研究结果无疑对外语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对外语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语用失误的存在。这些研究为我们对语用失误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①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界定不清;②研究的对象限于Thomas所提出的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这种二分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她忽略了交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非语言交际的语用失误;③以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言语行为层次上进行的,缺少对语篇层面的发掘;④重口头语交际语料,轻书面语语用失误语料的收集;⑤语料收集也大多采用像“话语完型(DCT)”,忽略了交际的动态性、意义的可切磋性和言语行为的多功能性(何兆熊 1999);⑥多描述不同文体中语用失误的实例,缺少对语用失误产生根源的探讨。 外语教学必须明确其宗旨是培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贴切进行交际的人才。毋庸置疑,了解并尽可能地避免语用失误是使学习者成功地进行豁黑黑森跨文化交际的前提之一。以交际为目的的跨文化教学优越于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因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习者自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贴切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对语用失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探讨中英两种文化在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方面存在的语用差异,找出这些语用失误的理论根源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其本质,帮助我们对跨文化语用差异有更好的了解,提高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论文首先回顾对语用学的不同定义,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用描述统计法将所收集的现实生活中和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分类,从社会、文化及认知角度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为不恰当的语言输入以及文化、思维方式、语用原则的差异。 作者试图避免已有的语用失误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改变那种认为语用失误研究就是对语言,甚至是口语进行研究的片面认识,将语用失误放到交际语境中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语境、语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用行为”和文化的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对教学材料和内容进行改编和改进,教师本人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和提高教师的业务和职业技能。在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仍然屡见不鲜。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从语言、文化、认知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甚至避免语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