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维度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次哲学史中的突破性革命,历史唯物主义的构筑带有标志性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创立不仅给世人展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轨迹和思想内容,也在如何科学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上对后人形成科学指导。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分析、内涵意蕴探究等方面还尚有争论。本文就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维度进行研究,结合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历史背景,马克思撰写的理论著作以及当代学者、专家们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的思索,结合新认识,适时适度地表达对这一问题的新思考。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发展历程、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创立与后期发展,并通过研究阐发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维度,试图把以往所不得见的观点揭示出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发展历程本部分以叙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思想发展作为主线,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人本学改造、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实践论改造以及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一般意识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进程,从而掌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走向,做到在宏观上探析马克思哲学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得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终成果与全部内容,即历史唯物主义。第二部分: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本部分以马克思的新哲学观与新世界观为切入点,分析出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创立的基础条件,同时梳理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过程,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系统清晰的阐述。重点在分析上述三者的关系基础上,指出为什么要把马克思的哲学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其他。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含义本部分以学界长期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问题的讨论为切入点,分析历史唯物主义所包含的三重内涵。学界通行的观点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观”和“历史科学”。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的来说是作为一种马克思所特有的“新世界观”而存在的。本章结合学界当前对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含义从固有的模式中抽离出来。得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包含“历史科学”、“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三位一体”的真实含义。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的统一本部分提出了笔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三重维度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观”和“历史科学”,更是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重点在于论述这三种内涵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上述三个部分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历史科学”、“历史观”和“世界观”三者的机械相加构成的“总和”,而是同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所具有的三重内涵。基于笔者对历史唯物主义应有三重维度的提法,对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剖析三重维度得以统一的根源。第五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的当代启示本部分旨在表明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对当代的启示,得出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具体社会实践中的方法论指导,表明我国当代建设贯彻历史唯物主义三重维度理论的实际指导的必要性。重点在于强调,如果不能从上述“三重内涵”的角度,而只是注重“历史科学”和“历史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就无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上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他文献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正在努力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良好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基于这一目
俄语语气词汉译是在保留原文语气即语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变换语气表达方式,用汉语传达原文信息的语际活动。俄汉语语气词的同与异分别是翻译语用分析的基点和焦点,而零译、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从技术引入阶段逐步过渡到价值创造阶段,但对于云计算技术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问题,国内外管理者及学者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本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的暖通空调设计多仅着眼于功能而忽略节能。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指出了基于节能考虑的设计认识误区,提出了值得重视的若干节能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中西欧革命屡遭挫折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工人运动领导者和理论家企图寻找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革命道路。西方马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球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大力倡导在经济发展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而且还把信息化建设视为我国民族振兴与
本文主要研究公元7~13世纪,即唐宋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的瓦当与滴水,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内容与研究简史。对象即瓦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外地工作和生活,形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在持续增多,而且其结
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从语篇功能和经验功能两个角度探讨wh-分裂句的元语言功能,即转换语篇话题、突显信息焦点、增强动态交际的语篇功能和表达“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