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应用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前后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用ER、PR、HER-2表达情况不同的三种乳腺癌细胞系,即ER+、PR+、HER-2–乳腺癌细胞系MCF-7,ER–、PR–、HER-2+++乳腺癌细胞系SKBR-3和ER–、PR–、HER-2–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PI作用于乳腺癌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钙黄绿素-AM释放法检测EPI(5.0μg/ml)序贯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I作用前后乳腺癌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配体(ULBP1、ULBP2和MICA)表达情况的变化;EPI序贯NK细胞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时,ELISA法检测NK细胞分泌IFN-γ、TNF-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变化情况。结果:EPI对乳腺癌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增加;NK细胞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亦存在杀伤作用,并随效靶比的增加杀伤率增加。选取5.0μg/ml EPI预处理12小时后,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EPI未处理组及单独给药组,EPI序贯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具有协同效应;经过EPI处理后,乳腺癌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配体(ULBP1、ULBP2、MICA)表达均显著增高,NKG2D配体增高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EPI序贯NK细胞分泌IFN-γ、TNF-增多,进一步增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EPI序贯NK细胞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降低,需进一步进行研究。结论:1、EPI序贯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具有协同作用。2.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两方面相关:(1)乳腺癌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配体表达上调;(2) NK分泌IFN-γ、TNF-增多。3、EPI序贯NK细胞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乳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