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从货币诞生以来,货币的现实形态经历种种时代的变种,而货币之债的支付形式也产生种种的变化,作为私法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交换标的。从贝壳、贵金属货币在发展出证券货币,随后转变为现在最常用的国家信用证券货币,其形态和法律定性各不相同。从传统民法角度而言,货币作为特殊动产,属于种类物、可消耗物,且作为具有高度替代性的种类物资产,货币还具有特殊的“占有即所有”规则。而在经济学上,货币的概念外延相较民法上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货币诞生以来,货币的现实形态经历种种时代的变种,而货币之债的支付形式也产生种种的变化,作为私法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交换标的。从贝壳、贵金属货币在发展出证券货币,随后转变为现在最常用的国家信用证券货币,其形态和法律定性各不相同。从传统民法角度而言,货币作为特殊动产,属于种类物、可消耗物,且作为具有高度替代性的种类物资产,货币还具有特殊的“占有即所有”规则。而在经济学上,货币的概念外延相较民法上需要实体的货币更加宽广,除开由央行实际发行的货币之外,一些债权在体现支付作用时也被认为属于货币。随着第三方电子支付普及,以及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去中心化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虚拟货币的出现,“货币表现为有体物仅为特殊现象”的说法被逐步证实,传统物权囿于其客体必须为有体物的限制,传统物权规则难以适用于新形态的货币。随着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发行,私法领域传统货币规则应当根据数字人民币的新形态做出相应调整。本文第一章主要指出贵金属货币、记账货币、票据、第三方支付、加密数字货币等其特征均与其私法适用规则之间存有关联;从数字人民币的特征及运行模式入手分析,我国数字人民币系我国央行利用数字化形态与密码学技术发行法定记账数字货币,现实特性包括非实体、中心化记账以及自身背书性,本质属性类似于债权化物权,应参照适用公示债权所适用的私法规则。第二章则主要认为数字人民币难以在传统物权规则下设立物权,且数字人民币在其权利变动时难以完美适用传统物权以交付作为权利变动节点之规则、数字人民币不应适用传统货币“占有即所有”之规则;数字人民币与民法典下虚拟财产规则之间的关系不明且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难以在现有规则下实现;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智能合约技术将冲击传统债权体系。第三章则是笔者针对第二章中所提到的问题,认为应于立法层面确立数字人民币物权化之债权的私法定性,以实际控制能力为基准确立其权利变动规则,为参照善意取得制度预留适当立法空间,突破传统“占有即所有”货币规则对数字人民币的适用。在立法形式上,应明确民法典虚拟财产规则对数字人民币的适用,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与《人民币管理条例》与民法典虚拟财产规则的规范对接。此外,还应限制数字人民币法偿性范围,适当设置数字人民币系统内智能合约规则立法空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传统内容平台及电商平台盈利能力的下降,“内容+交易”的商业模式逐渐受到企业青睐,社交电商平台不断增多,并在众多类型的电商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依据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社交电商平台首先通过内容生成积累用户,然后通过商品交易获得利润。前期累积的大量用户规模给社交电商平台带来了巨大的获利潜力,但是如何将用户转化为商品购买者是其成功的关键。由于社交电商存在先购买后体验的交易模式,消费者在面临人货
随着医疗诊断的发展,超声医疗诊断凭借着无害性、快捷性、准确性等优点在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医疗诊断中的首选方式。作为医疗超声诊断系统的核心,超声换能器的性能直接决定着超声成像的质量。目前市场上的超声换能器主要使用Pb(Zr1-xTix)O3(PZT)压电陶瓷制备,弛豫铁电单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相对于PZT,弛豫铁电单晶优异的压电介电性能使其在超声换能器的应用中占领着明显的优势。超声换能器的
关于乡村性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受到旅游学界的广泛关注,游客乡村性感知成为衡量游客重游意愿的重要指标。怀旧风潮近几年席卷社会每个角落,乡村旅游作为怀旧旅游中的一种成为学界关注热点。因此,本文选取上海市郊区的部分乡村为研究对象,从游客感知出发,构建了乡村性感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理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乡村性感知、怀旧情绪和游客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分析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的基础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如今已连续举办五届,成功让世界产品走向中国、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以往重大事件研究很少关注商贸类展览事件,缺乏对商贸类事件的事件形象,以及事件形象对举办国国家形象、产品形象和产品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也缺乏对连续举办此类事件的长期形象效应的研究。本研究以进博会为案例,以第二届和第四届进博会的参展商为调查对象,使用独立
行政允诺以授益性且相对灵活的方式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搭建了一种对话的桥梁,推动了公众积极参与到相关事务中去。相较于传统的行政行为,行政允诺的运行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不再是行政相对人机械地接受行政管理,同时也减少了行政主体的强权色彩,拉近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距离。在适应时代要求、优化行政管理的背景下,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将行政允诺正式列为案由之一,行政允诺正式获得进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入场券
对于行政协议当事人解除权的研究,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基于行政优益权的行使而单方解除上。但是行政协议作为双方行政行为,协议相对人解除权也具有同等重要性。基于此,最高院通过发布《行政协议司法解释》对此作出相应规定。为释明该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二批行政协议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形式对该司法解释作出了说明。通过对典型案例以及其他案例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行政协议相对人解除权的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愈加重视“三农”问题。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土精英人才的主动参与。过去相当长时间里,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乡村出现人才短缺、结构失调、素质较低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虽然近年来各地域农民工劳动力输出减少,流动意愿呈现出就近就业和返乡就业趋势,但乡村人才流失仍旧很严重。很多学者从流入流出地的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回流现象,
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复制”“粘贴”和“转发”等方式传播的旅游网络口碑相较于传统口碑,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并对旅游目的地形成较大影响。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主要研究旅游网络口碑传播,而对于网络口碑扩散的关键环节——旅游网络口碑再传播的研究较少。旅游虚拟社区是人们分享旅游体验、交流旅游信息的平台,是旅游网络口碑的聚集地。旅游网络口碑的扩散效应对于游客旅游意向和行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健康
2023年立法法的修改,为设区的市协同立法提供了立法法授权,是一项重大的法治改革,设区的市协同立法作为解决当下我国地区发展矛盾,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立法实践,在现实状况下仍处于窘境。首先存在的问题是设区的市协同立法宪法依据缺乏的情况,从我国宪法纵向权力分立的规定和法制统一的要求来看,设区的市协同立法是一种横向的立法联合,宪法条文无具体授权。其次是设区的市协同立法理论研究不足,设区的市协同立法相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