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HHC4介导的GSK3β棕榈酰化修饰调控胶质母细胞瘤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fe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15%。GBM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由于血脑屏障,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引起GBM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 cell,GSC)。已有许多文献报道GSC参与GBM抵抗TMZ的调控机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影响蛋白质的构象、活性以及功能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棕榈酰化修饰是一种由棕榈酰基转移酶介导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异常修饰导致的蛋白质功能变化与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但在GBM发生、进展,以及放化疗抵抗中的功能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结合临床样本验证,发现胶质瘤组织中的棕榈酰基转移酶ZDHHC4具有高丰度的表达。ZDHHC4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高表达ZDHHC4的患者生存期相对更短。为探究ZDHHC4在胶质瘤进展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我们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鉴定并证明GSK3β是ZDHHC4的特异性棕榈酰化修饰底物。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激酶,GSK3β激酶活性主要受到激酶结构域的Tyr216位点的磷酸化调控,并通过磷酸化修饰其底物介导的级联传递,导致生物学功能改变。GSK3β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是重要的激酶活性调节模式,我们首次鉴定GSK3β第14位半胱氨酸残基(Cys14)被ZDHHC4棕榈酰化修饰。且ZDHHC4通过与GSK3β上游的修饰激酶AKT1和p70S6K竞争性结合,抑制GSK3β的p-Ser9修饰而增强p-Tyr216位点磷酸化。表明ZDHHC4介导的棕榈酰化修饰改变了 GSK3β的激酶活性,并引起GBM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表型。在细胞学水平,通过增强或抑制ZDHHC4的表达,结果表明高水平的ZDHHC4增加GBM细胞的TMZ治疗抗性。同时,ZDHHC4的沉默或过表达棕榈酰化失活的GSK3β(C14A)突变体,有助于提高GBM细胞的TMZ敏感性。筛选TMZ耐受的GBM细胞株,与正常细胞比较发现TMZ耐药细胞中的ZDHHC4表达上调,伴随GSK3β棕榈酰化修饰增强其p-Tyr216磷酸化激活,使得GBM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GSC的自我更新能力提升,进而促使GBM细胞的TMZ耐药能力上调。为进一步探索ZDHHC4介导的GSK3β棕榈酰化修饰,以及下游信号轴调控GBM的TMZ耐药分子作用机制。利用蛋白质芯片分析发现下游STAT3信号通路与ZDHHC4表达呈密切正相关。在TMZ耐药细胞中,ZDHHC4-GSK3β-STAT3通路持续性激活。棕榈酰化修饰的GSK3β可与细胞内STAT3结合,并提高其Tyr705位点磷酸化。主要是GSK3β通过促进EZH2的Ser21的磷酸化修饰,改变了 STAT3的Lys180的甲基化水平来实现的。此外,转录因子STAT3的活性增强,也可通过结合ZDHHC4的启动子序列提升ZDHHC4表达,使得ZDHHC4-GSK3β-STAT3之间形成正反馈调节环路。综合以上数据,表明ZDHHC4介导的GSK3β棕榈酰化修饰,通过激活EZH2/STAT3信号轴来提高GBM细胞的TMZ耐药性。为验证信号轴传递,利用化学生物学方法,通过靶向GSK3β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Niclosamide处理GBM细胞。在体外,Niclosamide处理的GBM耐药细胞中STAT3的活性明显降低,有效抑制GSC干细胞成球能力,并促进凋亡。细胞学实验证实,ZDHHC4表达抑制,GSK3β的棕榈酰修饰抑制,以及对耐药GBM细胞使用Niclosamide处理,都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通过建立小鼠颅内移植瘤模型,降低ZDHHC4的表达,或联合作用GSK3β小分子抑制,可以抑制GSK3β/STAT3信号轴,从而增强TMZ的肿瘤杀伤效果,暗示ZDHHC4可以作为一个潜在作用靶点,以及GSK3β/STAT3可作为TMZ耐药GBM细胞的干预靶标,为潜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 ZDHHC4介导的GSK3β棕榈酰化修饰,通过激活EZH2-STAT3信号轴,增强GSC自我更新能力和GBM细胞TMZ耐药性。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GBM治疗后的耐药及复发机制,也为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在GBM恶性化进展中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八元数泛函分析与非结合范畴。将泛函分析从结合情形推广到非结合情形,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八元数Hilbert空间早在1964年就由Goldstine和Horwitz给出了公理化的定义。但是其中一条公理我们最近发现是不独立的,这个多余的公理阻碍了八元数Hilbert空间理论的发展,导致该理论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其后,八元数Hilbert空间理论的研究集中于具有张量分解的特殊的八元数Hilber
学位
报纸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需求持续增加及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加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煤矿相继进入深部开采状态。开采深度增加使巷道所处地质环境愈发复杂,深部高地应力造成巷道围岩控制较浅部巷道难度加大,极易导致巷道变形失稳。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手段与方法,系统研究了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深部巷道锚杆与岩体作用机理及锚固系统优化、深部巷道等强支护控制理论。主
学位
城市中公共建筑能耗强度加速提升的现状促使建筑师探索借助自然能源调控建筑微气候环境的设计策略,降低能耗及其他负面环境影响。自然通风作为一项广泛使用的被动技术,在室外条件适宜时可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室内温度、带走室内湿气、提升使用者热舒适,具有广泛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较大,季风发达,湿热时节漫长,是应用自然通风保持空间凉爽和干燥的极佳气候区。基于自然通风的多重效益,
学位
报纸
作为矿物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球磨工艺的能耗高、能量利用率低,提高球磨过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成为矿物加工领域的关注重点。开展球磨过程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有助于探明其中的物料-研磨介质作用及能量转换机制,可为优化球磨工艺、改进球磨设备和提高球磨过程能量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指导。针对球磨过程中的颗粒形状建模、研磨介质磨损预测和湿式球磨等三个数值模拟研究难点,分别建立组合型非球形离散单元模型(Discrete
学位
触觉是人类五种重要的感官之一,它使我们能够接收来自物理世界的大量信息。触觉细胞是触觉系统将外界力学刺激转化为神经电信号的执行者,其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力学刺激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电学信号,是触觉形成的基础。而触觉细胞功能异常会导致痛觉过敏或触觉缺失等病理症状。因此研究触觉细胞的力电耦合机制对我们认识触觉,治疗触觉疾病,甚至是研究人工仿生触觉都具有重要意义。触觉细胞有两种主要的生理功能:(1)通过囊泡输运释
学位
报纸
中国高速铁路里程遥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大陆遍布多个地震带,高铁高架桥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以及桥梁的抗震研究,但二者更多地被作为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学界对于地震作用下支座在高铁高架桥系统中起到的动力效应研究仍有欠缺。因此,本文以列车—轨道—桥梁—支座(TWBS)系统为研究目标,研究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支座对系统响应的
学位
三维形状变形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几何处理中一个经典的问题,被广泛的用于计算机动画、物理仿真以及几何建模等领域。形状变形问题等价于在形变空间中寻找具有优良性质的映射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应用中的要求。其中,寻找满足低扭曲、光滑性好、局部无翻转以及可实时计算这些特性的形变算法,已经成为当下该问题的研究热点。但是在现有的三维体形变算法中,尚未有算法能够同时兼顾以上的要求。线性混合蒙皮和基于重心坐标的方法,使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