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响应和强烈反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理论的集中反映。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当前,“90”后青年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的独特性和身心特点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任务非常艰巨。如何改进和创新价值观教育方式以及方法,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从教育路径和实践保障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力求从问题的表面来探寻问题的根源,最终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培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践行。本文站在时代高度,应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在吸取已有研究成果、成功经验,摈弃原有研究成果不足和问题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践行保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课堂、实践和网络三个路径的选择和教学、激励、技术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一探讨。文章尤其注重结合网络时代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关注微博、微信等即时传播的“微时代”媒体,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路径以及技术保障,以此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本研究寄希望以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的逻辑构思,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理化和实践保障的科学化,在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