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几乎同一时间实施听辨、分析、记忆及译语的选择及输出。在这种环境下,译员面临极大的压力。因此,若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处理句子中的关键成分,我们就能大大降低译员的注意力分配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其他方面,提高同传效果。介词,作为纽带,在英语中频繁出现,而且通常是句子切分的关键点。译员若能有效地处理英汉同传中的介词短语,必将大大提高同传效果。鉴此,本文根据乔姆斯基最简方案中的经济性原则,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通过分析课堂同传训练的语料,试图探讨和总结英汉同传中介词短语的处理技巧。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选题背景及论文结构,接着概括介绍经济性原则的核心,即:在句子的衍生过程中,如果有贴切的语句结构可供选择时,应该选择移动最少最短的最经济衍生方式。此外,文章也通过分析同声传译及介词的特点,强调经济性原则在此研究中的实用价值。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归纳分析某大学五位翻译硕士高年级学生在“经济性原则”指导下对课堂英汉同传训练材料中介词的处理,总结出介词短语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如下四种处理策略:(1)妥协:当介词引导表地点、时间、范围及固定搭配的意群时,为满足基本的形态学要求,译者可做出妥协,进行直译。(2)隐藏:当介词前后的词语具有主语-谓语或者谓语-宾语关系时,译者可隐藏介词,减少成分移动。(3)转化:当介词在句中表方式、目的或者所有概念时.译者可将介词转换成名词、动词等其他词性,以减少话语移动距离。(4)补充:当介词短语超出于泽者的意料时,译者可重复一些信息做出补充,以避免移动过大。适当使用基于经济性原则指导下的介词处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减轻译员的注意力压力,又有助于提高英汉同声传译表达的效果。希望本文初步的研究分析结果能对今后的英汉同声传译课堂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