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3D术前规划等智能精准辅助技术在TKA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率逐年上升,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有效治疗终末期膝关节OA,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下肢对线及假体对位是TKA成功的关键。据报道,常规TKA术后下肢对线不良或假体对位失准发生率高达20%-30%,于是计算机辅助导航(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CAN)、个性化截骨工具(Patient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机器人等TKA智能精准辅助技术应运而生,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存争议。目前罕有研究同时对CAN辅助TKA(CAN-TKA)、PSI辅助TKA(PSI-TKA)、机器人辅助TKA(RA-TKA)和常规TKA的疗效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此外,CAN、PSI和机器人系统费用高昂,极大地限制其推广应用,尤其在国家集采降低医疗费用的大环境下,学界亟需一种更简单、经济、高效,且较常规TKA对位对线更精准可靠的TKA辅助技术。研究目的同时对CAN-TKA、PSI-TKA、RA-TKA和常规TKA就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并尝试对上述TKA辅助技术进行效果排名。通过分析常规TKA与各种智能精准辅助技术的实现原理、操作特点,拟提出“个性化3D术前规划技术”,该技术将创新性地结合个性化3D术前规划与常规TKA器械。同时,分别将个性化3D术前规划技术辅助TKA与常规TKA、RA-TKA就术后下肢对线、假体对位、临床疗效、经济效应等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个性化3D术前规划技术辅助实施TKA的可行性、精准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1.在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截止至2020年6月1日。纳入比较CAN-TKA、PSI-TKA、RA-TKA和常规TKA中任意2项或多项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利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贝叶斯法实施网状Meta分析,计算影像学和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比值比或均数差,通过优选概率排名曲线对上述干预措施进行效果排序,并引入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MCID)评估统计学差异是否具有临床显著性。本研究已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研究方案国际注册平台”完成注册,编号为INPLASY202060018。2.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TKA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依据所用辅助技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常规组基于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术前规划,使用常规TKA器械实施手术;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基于术前下肢CT重建而成的3D模型实施术前规划,术中遵照术前规划使用常规TKA器械定位多个既定标记点,以确保精准截骨。为降低选择偏倚和潜在混杂因素干扰,对两组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两组各纳入109例TKA。就术后下肢对线、假体对位、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天及3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以及术前1天、术后1月、6月、12月的VAS-Pain及K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3.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TKA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经过1: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52例RA-TKA和104例个性化3D术前规划辅助TKA。对比分析术后下肢对线、假体对位、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天及3天血红蛋白下降值等指标。研究结果1.网状Meta分析纳入73项RCT,共4209例TKA。在下肢对线和假体对位精准性上,RA-TKA和CAN-TKA相较于PSI-TKA和常规TKA明显占优,该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A-TKA和CAN-TKA之间、PSI-TKA与常规TKA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序分析结果表明RA-TKA下肢对线不良或假体对位失准的可能性最低。除CANTKA较常规TKA在中长期KSS膝关节评分上存在统计学优势外(差异小于其MCID),CAN-TKA、PSI-TKA、RA-TKA和常规TKA之间的K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序分析结果表明CAN-TKA在术后获得更高KSS评分的可能性最大。2.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在矢状面胫骨假体角(Lateral Tibial Component angle,LTC)及其离群值、绝对偏差上均较常规组占优(P<0.001),同时拥有更低的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离群值及绝对偏差(P<0.001)。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的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较常规组平均减少约13min(P<0.001),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月,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的VAS-Pain评分占优(P<0.05),在KSS评分的各项目上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月及12月,两组的VAS-Pain及K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较于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RA-TKA组拥有更低的冠状面股骨假体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FFC)和冠状面胫骨假体角(Frontal Tibial Component angle,FTC)的绝对偏差(P<0.05),拥有更低的HKA、FTC、LTC和矢状面股骨假体角(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 angle,LFC)的离群值(P<0.05),拥有更低的血红蛋白丢失量(P<0.001),但RA-TKA组的手术时间和止血带时间较个性化3D术前规划组显著延长(P<0.001)。研究结论1.相较于PSI和常规TKA技术,机器人和CAN可显著降低TKA术后下肢对线不良及假体对位失准的发生。在CAN、PSI、机器人和常规TKA技术中,机器人系统在精准控制TKA对位对线上优势最大,CAN获得更佳临床评分的可能性最大。四种技术间的临床评分差异均小于相应MCID,因此疗效差异不具备临床显著性。2.相较于常规TKA技术,个性化3D术前规划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显著降低下肢对线不良和假体对位失准发生率,同时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早期临床疗效满意。3.相较于机器人系统,个性化3D术前规划技术在对位对线精准性上表现稍逊,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更多。但该技术手术时间短,无需额外学习培训,无需购买设备或系统,无需额外维护或耗材,假体选择不受限制,可大大降低医疗开支,同时规模效应更弱,尤其适用于手术量较少的低层级医院。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构成巨大挑战,全世界约有2.57亿人感染HBV[1],我国是HBV感染的中高流行区,感染人数约占全球的1/3。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途径,感染年龄越小,越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研究显示,1岁以下HBV感染者约90%发展为慢性感染,1~6岁为30%~50%,而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感染者仅有5%~10%发
学位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致残率高,临床治疗时间长,但治疗效果差,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过去认为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并分泌大量的GFAP和CSPG,最终形成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主要障碍。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相较于胶质瘢痕,以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及其沉积的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连蛋白(fibronectin,F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难点是控制感染和完成骨重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促愈合性质,但其本身的抗菌活性很弱,不足以单独用于临床抗感染,我们的抗菌实验也证明其单独抗菌效果有限。因此,我们设想将PRP作为生物活性材料负载抗生素(PADS),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探究PRP负载抗生素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愈合,加速完成骨重建。为
学位
研究背景骨缺损为人为因素或病理因素造成的骨质短缺。传统大段骨缺损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膜诱导再生技术、骨搬运技术等,其临床运用受到治疗周期长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限制。目前骨填充材料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血管无法长入骨填充材料内部,导致骨整合不足是限制骨填充材料发展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表明骨移植后骨修复的基本过程是组织工程骨血管化、骨再生及骨端融合。自体或同种异
学位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高达40-60%。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是指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夹层。近年来,随着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发展成熟,接受该手术的TBAD患者越来越多,院内死亡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部分患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致残性并发症,治疗困难且复发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占用了大量的糖尿病医疗资源。创面愈合是一种调控精密、程序复杂的生理过程。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延迟最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创面局部持续的炎症反应阻碍了肉芽组织的形成,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是由血管损伤引起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生长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因子紊乱、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功
学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RC)是人类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目前主要依靠消化道内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较高,无法展开普遍筛查。结直肠癌的无创诊疗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限制了其在CRC诊断、预后和生存评价中的应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及多条信号通路,如EGFR-Ras/Ra
学位
背景与目的:对于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很低但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一种重大疾病。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机体状况、病因分型、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ABAO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史等,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因此ABAO在不同年龄分层的患者人群中可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功能预后。分析不同年龄的ABAO患者血管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大大增加。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减退或功能障碍。据报道,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是中青年患者的4.4倍。肝胆胰开腹手术耗时较长,接受长时肝胆胰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经受大切口创伤和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双重打击,机体炎症反应剧烈,创伤组织细胞释放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危险相关分子模式蛋白(DAMPs),进而导致术后神经功能及肾
学位
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线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合并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是指经直肠超声检查时前列腺体积(PV)>80ml,临床上大体积BPH患者对手术的要求更加严格,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好、易于开展,是BPH(PV<80ml)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在治疗大体积BPH时尽管能取得相似的疗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