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微定位平台率相关Hammerstein模型及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john6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微电子技术、精密光学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学科的高速发展,以压电执行器为核心驱动元件,以柔性铰链为传动机构的精密微定位平台因具有工作可靠性高、刚度大、结构紧凑、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在精密驱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压电陶瓷材料固有的迟滞、蠕变和率相关等非线性特性,会严重影响压电微定位平台在微纳米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因此本文从建立高精度的迟滞非线性模型和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两个方面对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将其分解为静态迟滞环节和动态线性环节的串联形式,从而建立了高精度的Hammerstein率相关迟滞非线性模型。其中Duhem迟滞模型被用来描述压电微定位平台的静态迟滞特性,然后用线性传递函数来表征压电微定位平台的频率相关特性。根据Hammerstein模型的结构设计了分步辨识法辨识其模型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和带有自适应扰动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辨识Duhem模型参数,基于MATLAB工具箱和频率响应方法辨识线性传函,并将所求得传递函数与实际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了比较,得到了高精度的Hammerstein参数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Hammerstein率相关迟滞模型的有效性。推导了Hammerstein模型的逆解析形式,并设计前馈控制器抑制迟滞非线性对整个定位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前馈控制后,平台的输入输出曲线呈现近似的线性特性。由于前馈控制过于依赖迟滞逆模型的精度并且缺乏抗干扰能力,设计了基于RBF神经网络在线整定PID参数的复合控制方法,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该复合控制方法无需人为经验调节PID参数,而且不同形式的期望轨迹跟踪实验结果证明了复合控制器可以有效提高压电微定位平台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最后,设计了无需逆迟滞补偿的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进一步提高压电微定位平台的鲁棒性。根据第二章辨识的二阶线性动态传递函数,提出了迟滞特性分解的方法表征压电微定位平台的迟滞非线性特性,将迟滞分解为和输入电压相关的线性函数及有界非线性扰动。基于迟滞特性分解设计了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其中滑模控制器用来消除有界非线性扰动,RBF神经网络对建模不确定性进行自适应逼近。通过Lyapunov方法解决了控制系统的全局稳定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压电微定位平台的迟滞非线性。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图像处理的需求已经逐渐从拍摄、录影、播放等记录性需求,发展为分类、检测、识别、分割等智能化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大量的计算机
目的:研究发现午间比夜间更易入睡,但其影响因素和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午间比夜间更易入睡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受试者,受试者
会议
银保监会在2016年12月30日颁布的《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办法》中提到,“合规管理(compliance management)是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开展合规审核、合规检查、合规风险监
腿足式机器人对于非结构化环境具有良好适应性,相较于轮式及履带式机器人而言,仅需要独立的支撑点,通过优化落足点和运动轨迹,可以到达任意位置。此外,通过解耦躯干和足端的
气动软体机器人由于其能源来源方便、低成本等优势,正逐步成为软体机器人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对于腔体式的气动软体臂进行研究。该软体臂通过内置三个气腔的压力差异,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汽车也开始逐渐的走进了各家各户,并逐步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夜间行车时若对面车辆开启远光灯,驾驶员会感到非常刺眼,无法看清前方路况,这种现象称为晕光现象。可见光和红外视频融合的抗晕光方法充分利用了可见光图像分辨率高、有色彩
粉末冶金制品具有形状适应性强、机械加工量少、品质好、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医药行业、核工业等各种领域。据统计,仅汽车工业中使用的粉末冶金材料就多达1000多种,利用粉末冶金材料制得的零件种类更是难以胜数,比如常见的同步器锥环、正时齿轮、发动机连杆、凸轮轴等。在粉末冶金生产加工过程中,决定产品最终性能的工艺环节众多,其中填充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粉体的填充结构不仅对压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辐射现象。化学发光分析具有不需要光源、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传感领域中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医学
随着文化经济学的不断发展,一般性社会信任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环节中关键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