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诊断及评估的价值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是一种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新型无创超声技术。本研究旨在观察利用2D-STE技术鉴别可疑冠心病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入选2019年3月1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医院就诊的6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入选患者在进行造影前先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支或以上冠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者诊断为冠心病。使用EchoPAC V201版本进行2D-STE分析。对心肌分层长轴峰值应变进行分析得到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提示346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应变绝对值显著受损。长轴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train,GLPS):心外膜下层 GLPS,OR 值为 1.297(1.217-1.382;P=0.002),AUC 为 0.727,界值为-16.95;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63.0%。中层GLPS的OR为1.260(1.192-1.333;P<0.001),AUC 为 0.732,界值为-20.95;敏感性为 82.4%,特异性为 56.2%。内膜下层 GLPS 的 OR 为 1.193(1.137-1.251,P<0.001),AUC 为 0.708,界值为-22.95;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52.9%。结论:斑点追踪分层应变在冠心病患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在可疑心肌缺血人群的筛查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第二部分目的:广泛的临床证据表明,早期进行冠心病预防筛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拟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提高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效能。方法:本研究利用64个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参数,包括分层应变、应变率和应变达峰时间等和7个临床特征建立模型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包括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病史等。本研究通过模型堆叠,使用R-package caret构建19个分类器,将这些分类方法整合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堆叠方法推广为两步堆叠方法,获得更高诊断性能。结果:借从多个分类模型获取的优势,本模型诊断冠心病将精度从70%左右提高到87.7%。本研究模型最终敏感性为0.903,特异性为0.843,AUC为0.904,显著高于单个的分类模型。结论:本部分的研究基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利用模型集成法得到的预测模型有效的诊断冠心病,可为冠心病筛查提供简便、快捷及高效的检查工具。第三部分目的:心肌做功(Myocardialwork,MW)是近年来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型无创方法。心肌做功相关参数来源于整体长轴应变(GLS)和后负荷相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做功对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后负荷情况下对左室功能的评估。方法:选择冠心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者(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衰患者(heart failure,HF)和正常对照各50例,共150例。正常对照个体来自本院体检中心。冠心病患者在冠脉造影前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hypertension,HTN)亚组。观察心肌做功相关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关系;比较不同亚组中各组间的心肌做功相关参数的区别。结果:单变量和多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做功参数与LVEF有很强的相关性。与正常人对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升高(1639.72±204.57 VS 1922.29±393.07 mmHg%,p<0.05);GWI在心衰患者中均降低(HTN:1639.72±204.57 VS 857.3±369.3 mmHg%,p<0.05;No-HTN:1639.72±204.57 VS 940.8±380.6 mmHg%,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且LVEF正常的患者的整体有效做工(global constructive work,GCW)升高(1964.52±251.28 VS 2377.46±427.82 mmHg%,p<0.05);而在心衰患者中均降低(HTN:1964.52±251.28 VS 1176.19±423.16 mmHg%,p<0.05;No-HTN:1964.52±251.28 VS 1275.12±418.76 mmHg%,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LVEF 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整体无用做功(global waste work,GWW)显著增加(HTN:79.12±40.26 VS 183.42±101.73 mmHg%,p<0.05;No-HTN:79.12±40.26 VS 124.65±58.09 mmHg%,p<0.05)。GWW 在心衰患者中也显著增加(HTN:79.12±40.26 VS 282.56±174.34 mmHg%,p<0.05;No-HTN:79.12±40.26 VS 274.35±175.94 mmHg%,p<0.05)。与正常人相比,所有冠心病患者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都显著降低。GWE在LVEF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HTN:95.26±1.99 VS 91.62±3.29%,p<0.05;No-HTN:95.26±1.99 VS 92.88±3.18%,p<0.05);在心衰患者中(HTN:95.26± 1.99 VS 78.38±8.06%,p<0.05;No-HTN:95.26±1.99 VS 80.12±9.7%,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显著受损,在不同心功能不同后负荷情况下表现不同的模式。心肌做功可对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提供更多详细的数据。
其他文献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且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endarterectomy,PEA)后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年至2018年8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按照肾脏
[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罕见亚型,决定其临床预后的遗传学因素尚不明确。目前尚没有MCL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整合研究,缺乏对疾病的整体认识。且MCL在临床及遗传学存在高度异质性,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也相差很大,基于遗传学特点对其区分亚型有助于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指导精准治疗。[方法]该研究对134例MCL患者的152个DNA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WES)
目的:利用生成对抗式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s)算法,基于治疗前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生成患者治疗后的OCT图像,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
背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PDA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易出现局部血管侵犯或远处转移,目前缺乏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血液标志物。循环肿瘤内皮细胞(circulatingtumor endothelial cells,CTECs)是指从受损的肿瘤血管脱落到循环血液中的成熟内皮细胞,作为评估预后、评价肿瘤血管形成能力及反映药物疗效的指标,已被应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既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F,IPF),也是多种纤维增生性肺病的病理基础。该疾病的特征是肺泡上皮遭受持续性损伤后结构被破坏,过度增殖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过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导致肺间隔增厚,肺间质重构,患者肺功能受损,最终呼吸衰竭。复杂的发病机制与有限的治疗手段使得肺纤维化病人预后
背景:目前关于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MIA)破裂危险因素研究较少,尚没有专门适用于此类患者的破裂风险评估模型;此外,对并存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相加效应是否会增加MIA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风险尚不明确。目的:1)收集MIA的多中心横断面数据集作为外部验证集验
背景和目的组织细胞病是起源于单核-巨噬系统的细胞异常聚集于组织、器官所引起的一类罕见疾病。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Erdheim-Chester病(ECD)和Rosai-Dorfman病(RDD)均属于组织细胞病。三种疾病的异常组织细胞均携带MAPK通路的激活突变,MAPK通路的持续性激活被认为是三种组织细胞病发病机制的核心。但三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存在着巨大差异,相似的突变类型造成差
背景: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极差。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已成为局部进展期ESCC的标准治疗模式。然而,新辅助治疗的最佳方案尚存在争议。目的:为了比较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
背景骨再生和组织工程学近年来是颌面外科骨缺损和骨修复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各种修复材料研究的逐步加深,基于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骨诱导性等多维度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指标,发现双相钙磷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具备强大的临床应用潜能,BCP是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按照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女性生殖衰老过程中睡眠障碍的特点以及中西方女性之间差异,探讨中国女性围绝经期中重度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协和女性生殖衰老队列是2005年创建并持续至今的长期前瞻性社区队列研究。统计分析该队列研究数据库中每位受试者的所有人口统计学、月经记录、既往史、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骨密度、体成分的随访数据。整理数据库中每次随访问卷中的睡眠障碍症状(入睡困难、早醒)、血管舒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