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淡”为美的人生哲学和山水画审美追求主要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魏晋南北时期道家“清静无为”、“顺应天道”的主张与文人士大夫逃离现实,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安慰的避世心理相契合,此时的山水画及理论著作出现并发展起来,宗炳和王微著作里都有关于“淡”美的论述,“澄怀观道”要求画家以清净、虚静、淡泊之心关照万物,并以此心映射到山水画的品读与创作上。至唐代王维开水墨之先河,以墨代色、玄色为本备受推崇,笔墨之玄淡、意境之虚淡与人格之恬淡浑然一体呈现在山水画中。五代,荆关、董巨南北山水虽面貌不同,皆有“淡”美之意,董源,继王维水墨渲淡画法更填平淡天真。宋代苏轼倡导的文人山水画将“淡”的意蕴之美在山水画中的呈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王维为首写山水画之“淡”美。元代是文人画的转折期,尚“逸”尚“淡”更现平淡之美。明代董其昌不但梳理了文人山水画一脉,还提出了“南北宗”说,虽不够完善精确,但总结、阐述并表现出了山水画中“淡”之意蕴美,影响深远。清代,四僧也崇尚“淡”美,弘仁,渐江,更填虚静空灵之意。古人为逃离尘世繁杂,终日徜徉在山水林泉之中,淡泊的心境映射到山水画作品之中,亦呈现淡然、平和的意境给人带来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以“淡”为美的哲学美学思想、人格精神和山水画创作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股清凉之风并没有消散。黄钺《二十四画品》中对“淡逸”之境的描绘是“白云”、“清风”、“碧水”、“琴声”,云淡风轻的景象,如诗一般,让人心生荡漾,忧愁也随风散去。“淡是一种朴素的风格,代表了一种天然无修饰的美,体现了一种最高的真实。”在艺术创作中要达到一种自由无碍的境界,需要一颗虚静、平和、淡泊的心,只有无欲、无求才能体悟自然至真至美之境。“淡”就是人生至味,它是自然、朴素、虚静、淡泊,也是空灵、清旷、平淡、天真。人要想获得内心的平静,必须消除各种欲望和诱惑,在精神得到自由和解脱。本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撰写,第一本部分,主要陈述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纵观中国山水画发展,以重要美学概念或艺术运动为节点,以点成线,写“淡”的意蕴之美在山水画发展中的呈现。第三部分,尚“淡”是山水画格调高雅的普遍共识。第四部分,写笔者对山水画“淡”美的深层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