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复制脾虚证大鼠模型,以中药四君子汤作对照,以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三阴交”穴为施加因素,通过观察针刺对脾虚证大鼠血管平滑肌及血清N0、ET-1的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脾虚状态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祖国医学“脾主肌肉”的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清洁级Wistar大鼠,雄性,180-200g,48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四组,每组12只。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造模方法采用饮食不节与疲劳过度为造模因素,建立脾气虚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针刺治疗组进行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每天同一时间,每次20分钟。中药治疗组以1.2m1/100g·d四君子汤浓缩液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连续治疗两周后测量大鼠体重、肛温、游泳耐力、食量及饮水量等状态。同时用ELISA法测定大鼠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针刺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较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药治疗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中ET-1含量明显升高(p<0.01),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的血清中ET-1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ET-1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药组的ET-1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所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血清中N0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0含量明显降低(p<0.01),针刺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的N0含量较模型组有所升高,差异显著(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可改善作用于脾气虚证大白鼠血清NO、ET-1的含量,并以此改善脾气虚证大白鼠的体征及机能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N0、ET一1的含量有关,作用效果与四君子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