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城市类型,每一个资源型城市都会经历资源枯竭阶段,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出现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缓慢、自然环境亟待改善、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给新阶段下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01年,国务院开始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并先后分三批界定了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国务院制定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为进一步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各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经济发展各类战略规划中,均提及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保障和推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甘肃省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在设立伊始就被国家赋予了发展重工业的重要使命。甘肃地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具备开发早、时间长,积累问题多,社会问题明显等特征,兰州市红古区作为兰州市辖资源型工矿区,是一个典型的依托煤炭企业而设立的资源型城市。2011年和2014年,先后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目前,红古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市红古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对于推进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红古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研究,并科学地评价分析红古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显示红古区应当以积极引领经济转型、实现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为导向,通过建设开放平台,突出招商引资,实现开放发展。同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争取国家在资源枯竭转移支付资金、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规划、项目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