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与向本贵乡村“问题小说”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小说”作为五四时期思想萌芽的产物,以探索人生真谛,询问生活终极目标为主旨,真实地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对于处在当时那个复杂多变社会中的人有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因其极具现实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小说创作中就有了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反映农民生活的小说中,难免少不了对农民生活中最基本问题的反映,涉及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把目光锁定到农村,以描写农民最真实生活为写作目的的小说也可归结到问题小说的类型中去。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乡村”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与传统紧密相联。“乡村-传统-落后”似乎与现代构成了一种对立关系,所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土写作似乎从一开始就与“问题”密切相关。但是乡村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五四“问题小说”是主要以家庭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子女问题、伦理问题以及战争、宗教等等社会问题或其中某一问题为中心的小说,它所针对的是一种时代弊病,是处于特殊时期作家的一种情绪宣泄。五四“问题小说”反映出了当时大批知识分子的觉醒,这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也是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而乡村“问题小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农村生活当中的非常具体的问题,它的涵盖面已经非常小,基本上把写作范围划定在了农村、农民这一范围内,其关注视角也从形形色色的人转换到了农民这一特殊群体身上。比如民生问题,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民的婚姻问题,农民思想改造问题等等都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与五四“问题小说”是本质的不同。在乡村小说的众多作品中,当代文坛的赵树理和向本贵可谓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本质的不同,历来学界对这一方面的综合对比研究不是很多,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二人文本的比较来探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他文献
自我修正是言语输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E. A. Schegloff(1977)是最早提出“修正”概念的人,他指出在会话过程中存在着自我修正优先的现象。随后,自我修正逐渐成为话语研
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陈述,并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物业税税基评估、批量评估以及GIS在批量评估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学历史教师队伍成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迅速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那么,面对这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却鲜少被戏曲作家作为改编对象,目前可以看到的仅杂剧1种,传奇2种,传奇残本4种。其改编戏曲的研究也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就
孔融作为孔子第二十世孙且为“建安七子”之首,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也经历了迁都许昌之边,与曹操关系复杂,他的人生轨迹、言行举止、诗歌文章对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很大
南朝临川王刘义庆所编纂的《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其分门别类的编纂体例、“高简瑰奇”的叙事方式、“玄远冷峻”的语言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
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蔡元培的成就之一集中体现在他的美育思想中。蔡元培美育理论有一显著的特点,即不是停留于思想界域进行纯主观的抽象思辨,而是把美育引向
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转型时期,中央更是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发布“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2007年1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形成于1930年代的上海,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为代表。新感觉派小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性追求的重要产物。
管理主要是管人,而管人就必须用人,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内在和外在潜能,才能创造出一个团队和谐双赢的局面。文章基于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