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带动国际结算业务增长的重要作用,该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历史不长,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不强,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银行业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最大限度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收益,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减弱,而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一直处于高位,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因此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出口额下降。这场危机通过需求、汇率、价格及贸易政策等传导途径影响我国出口。而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国际贸易融资无论对于进出口商,还是对于商业银行,乃至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历史不长,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不强,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等。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成因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也有内外部原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时可能面临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避免或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建议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认真审查进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执行授信额度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加强对国家风险的防范;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并强化声誉管理意识;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力争把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