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安徽粒毛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资源和多相分类研究两部分组成。
(1)对安徽黄山和大别山地区的粒毛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资源进行了实地生态和物种多样性考察,采集了600余号标本;对其中46份粒毛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标本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显示其分别归属于粒毛盘菌属的15个分类单元和4个相关类群单元,它们是异常粒毛盘菌原变种、巴西粒毛盘菌、短毛粒毛盘菌、萼状粒毛盘菌、肉色粒毛盘菌、毛粒毛盘菌、芦苇粒毛盘菌、禾本科粒毛盘菌、裸粒毛盘菌、短囊粒毛盘菌、根粒毛盘菌、(参照)千曲菜粒毛盘菌、斯氏粒毛盘菌、亚根粒毛盘菌、洁白粒毛盘菌和白壳白毛盘菌、金蛛盘菌、黄脂晶杯菌、(参照)宁夏针毛盘菌。其中(参照)千曲菜粒毛盘菌和(参照)宁夏针毛盘菌为中国新纪录种。
(2)基于多相分类原则,运用生理生化特性、酯酶同工酶酶谱、发酵液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粒毛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理生化性质(碳源利用、适宜pH和温度等)较为接近,分类价值不高;酯酶同工酶酶谱和发酵液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能部分反映粒毛盘菌属种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ITS序列分析共涉及粒毛盘菌属32个序列的19个种,其中蕨粒毛盘菌(LpteU58635)位于系统树的最外侧,为19个分类单位中关系最远的,而其余分类单元聚在一起,支持强度为64%,显示了粒毛盘菌属可能是多起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