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彝是一位致力于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但却被国内学术界所忽视、被大多数中国读者所不知的海外华人作家。作为一位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并且在英文游记文本的写作上开创了独特风格的海外华人作家蒋彝,无论是他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还是其独特的文本形式,或是他作为“飞散”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写作历程,都有着极为丰富的研究空间和珍贵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后殖民文化批评中关于文化翻译的理论为研究视角,将蒋彝的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翻译文本现象,从文本与语境的关系、文本与文本的关系和文本内部空间三个方面来考察蒋彝作品,从而解决以下问题:其一,蒋彝文化翻译文本是在什么外部环境下产生的;其二,蒋彝文化翻译文本的“原作”在哪里;其三,蒋彝文化翻译文本是如何在文本内部实现文化翻译的。论文共分绪论、四章以及结语。鉴于文化翻译这个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因此论文首先在绪论中对文化翻译概念的发展和含义作了简要说明,指出:本论文所使用的文化翻译概念和文化翻译批评视角是沿用了后殖民文化批评中所使用的文化翻译概念。蒋彝的生平、其作品的海外影响以及对蒋彝作品研究回顾作为本研究的基本信息在论文的第一章中作了论述。论文的第二章将跨越文化地理空间的生存环境作为蒋彝的文本语境,来考察跨文化语境与蒋彝文本翻译性的关系。论文的第三章在对文化翻译文本的“原作”概念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后结构主义关于互文理论的新发现,研究蒋彝作品作为文化翻译文本与其“原作”的关系。论文第四章以霍米·巴巴关于“第三空间”特性的论述为研究视角,着重分析研究蒋彝文本内部空间的特性,考察蒋彝如何在文本内部通过各种书写手法来实现文化翻译。论文对蒋彝作品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突破性:其一、从文化翻译批评角度来研究蒋彝作品的研究视角是全新的。其二、将后结构主义关于互文性理论的发现运用于探讨蒋彝作品作为文化翻译文本的“原作”。其三、通过对蒋彝作品从文化翻译批评角度的研究,揭示出文化翻译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文字文本一一对应的翻译不同,前者比后者在翻译策略方面显得更加丰富和灵活。把蒋彝作品纳入文化翻译批评视角,对传统翻译研究领域的文化转向起到了促进作用,展示出翻译研究可以在文化领域延伸并企及的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