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模式引入到阿勒泰市的农业与牧业生产中,对农业与牧业协调发展状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阿勒泰市农业与牧业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农牧业结构的相关性及牧草地生产潜力,得出构建农牧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根据阿勒泰市各地区自然环境的不同,采用分区原则,提出各具特色的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以一个模式为例对其经济、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阿勒泰市农牧资源循环利用的具体措施。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近10年内,阿勒泰市农业与牧业的协调发展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态势。从整体角度来看,2002至2011年,10年间阿勒泰市农业与牧业协调发展度都低于了0.7,属于弱协调,协调状况差。第二,粮食作物产值和农户总产值的关联度保持最大,并且关联度显著高于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产值,而经济作物产值和饲料作物产值对农户总产值的关联度相差不大,非常接近。第三,在贫困户中,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和农户纯收入的相关度数值十分紧密;在中等户中,与农户纯收入关联最紧密的指标依次是养殖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种植收入和退耕补贴;而在富裕户中,与农户纯收入关联最紧密的指标为养殖业、种植业和务工收入。其中畜牧养殖业与农户收入关联度始终排在前面。第四,在草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这2种指标中,关联最紧密的是畜牧业的饲养量;而在水库容量、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指标中,关联最紧密的因素为粮食作物产量和饲料作物产量。在农户收入和草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指标中,畜牧养殖业关联度始终排在前面。第五,若只考虑气温条件,阿勒泰市的牧草地生产潜力可达7953kg/hm2.a,但由于该地区降水不足,气候干旱,阿勒泰市的牧草地生产潜力受到一定限制,实际生产潜力为3745kg/hm2.a。第六,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地区情况不同,采取分区原则,提出北部山区的发展模式为“农+牧+林”结合型的发展模式,配置比例是3:3:4;中部盆地丘陵区的发展模式为“畜牧业—沼气—种植业”、“沼气—畜舍—温棚”和“牧—菜—瓜果—粮”农牧循环经济模式;南部平原区的发展模式为“农—渔—牧”和“粮—菌—牧—沼”农牧循环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