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新生儿和孕妇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和特点。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建立可快速检测弓形虫的方法,验证建立的LAMP和RAA-LFD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新生儿和孕妇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和特点。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建立可快速检测弓形虫的方法,验证建立的LAMP和RAA-LFD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为临床弓形虫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对芜湖地区新生儿和孕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进一步根据弓形虫529 bp基因重复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出最佳LAMP引物和RAA-LFD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以弓形虫529 bp基因阳性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梯度稀释后进行敏感性检测;以人血液、间日疟原虫、人蛔虫、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双线绦虫、猪带绦虫、大片吸虫和结肠内阿米巴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检测;最后用建立的LAMP和RAA-LFD方法进一步检测临床血液样本,比较其与电化学发光法(ECL)、荧光定量PCR(qPCR)法的检出率和一致性。结果:(1)芜湖地区新生儿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0.06%(2/3371),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13.02%(439/3371),不同性别新生儿TOX-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产儿与健康对照者血清TOX-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0.14%(2/1443),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为5.96%(86/1443),不同年龄组中孕妇TOX-IgG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对弓形虫529 bp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在最佳反应温度67℃条件下,30min内即可检测到弓形虫,建立的弓形虫质粒检测限为1.0×10-5ng/μL;并且与人血液、间日疟原虫、人蛔虫、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双线绦虫、猪带绦虫、大片吸虫和结肠内阿米巴原虫无交叉反应。(3)针对弓形虫529 bp基因建立的RAA-LFD方法,筛选出的最佳引物和探针组合在引物用量为240pmol/L、在39℃条件下、反应扩增时间30min时效果最佳,建立的弓形虫质粒检测限为1.0×10-5ng/μL;并且与人血液、间日疟原虫、人蛔虫、旋毛虫、日本血吸虫、双线绦虫、猪带绦虫、大片吸虫和结肠内阿米巴原虫无交叉反应。(4)ECL(IgM)、qPCR、LAMP和RAA-LFD四种方法检测临床样本的阳性率分别为1.12%、1.50%、1.50%、1.50%,qPCR、LAMP和RAA-LFD检出率一致;比较四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发现ECL与qPCR、LAMP和RAA-LFD四种方法检测结果样本均阴性的符合率为85.77%(229/267)。结论:本次调查发现芜湖地区新生儿和孕妇存在一定的弓形虫感染,且早产儿与弓形虫感染有关;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弓形虫LAMP和RAA-LFD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且与ECL、qPCR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适合用于临床血液样本弓形虫的快速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高,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病程中可能有促炎症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与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发挥有益作用。目前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瘤胃球菌丰度变化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16S r RNA测序,旨在揭示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作用关系,明确瘤胃球菌属丰度变化,同时发现某类在心力衰竭进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菌群。方法:20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药物涂层球囊(DCB)、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及宣城市、宁国市、当涂县、和县人民医院等医联体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并于冠脉再狭窄病变处分别应用DES、DCB、BA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与房间隔厚度及左房僵硬度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患者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6例(左房重构组LAR42例、左房非重构组LAN44例)和47名健康体检者,应用2D-STI获得收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e)、舒张晚期左心房平均应变率(mSRa)及左心房整体纵向峰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II引起的急性血压升高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血压升高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Lister-Hoode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对照组(n=8)。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和对照组(n=3)。取3只实验组SD大鼠及3只对照组SD大鼠,用尾套法测量其血压。每分钟测量1次血压
目的:使用si RNA转染H9C2心肌细胞敲低AKAP5,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观察心肌细胞的肥大相关蛋白和心肌细胞表面积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AKAP5与PKA、AKAP5与CAN之间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探究AKAP5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重塑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3000TM转染试剂转染si RNA进入H9C2细胞内敲低AKAP5的表达;细胞缺
目的:构建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lnc RNA/mi RNA/m RNA调控网络,观察其中关键轴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探讨lnc RNAAK141955通过ce RNA机制调控mi R-124-3p/Sema6d表达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分子机制,旨在阐明lnc RNA AK141955/mi R-124-3p/Sema6d轴调控巨
目的:探讨KANEKA双腔微导管辅助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采用传统方法(非KANEKA双腔微导管)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5例为对照组。
目的:调查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择期手术患者在血液单采前、后及血液回输后的血常规、血凝常规等临床指标,探讨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在择期手术中的实用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的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规择期手术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实行红细胞单采贮血技术而进行自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152例作为自体输血组(其中:胸心外
目的:1.研究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生物膜形成的能力,旨在为临床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对多重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和清除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1.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VITEK-2 Compact 6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现状,分析移动医疗在PCI术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术的80名冠心病患者。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经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内科常规出院指导及每月一次,为期6个月的电话随访,试验组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