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权法》出台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不再存在争议。既然是用益物权,是财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本应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但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施加了多种限制,这些限制合理与否?我们该如何看待并如何完善现行法律规定?这些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概述如下:第一部分,导言,阐述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导入论题。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界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农村土地。然后说明,与客体里面不同的子类型客体相对应,存在两种不同的承包方式。在不同的承包方式下,土地承包权利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土地承包权利是物权,有的土地承包权利是债权。法律赋予物权性的土地承包权利一个固定的名称,即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按承包方式不同分为家庭承包经营权和其他方式承包经营权,其中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接着探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财产权,但权利本身不具有福利性、社会保障性,也不具有身份性和成员权属性。第三部分,即第二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及立法状况进行研究。首先界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也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与他人设立债的关系,他人基于这种债的关系对承包地进行使用、收益。然后简要回顾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规定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行规定进行分析:分析了关于具体流转方式的规定,分析了这些规定的实质,笔者认为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行规定违背民法原理。但是,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土地对农民具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作用,所以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作出一定的限制,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第四部分,即第三章,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民法原理、市场经济和效率、历史经验和比较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得出结论:出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的尊重,为了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之后,应该允许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本章还试图探讨,如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第五部分,即结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的前景作一个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荷兰阿姆斯特丹在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与项目推广方面成效显著。梳理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历程和组织结构,对平台上运行的266个智慧项目的类型、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4个典型项目进行详细论述。研究认为,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启示在于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通过平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各自优势,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融合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项目迭代,进而激发智慧城市建设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全国农村和绝大多数农民,而不只是要让很小的一部分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基本保障问题,是雪中送炭的问题。之所以当前中国城乡体制中仍然有对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上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学者对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但毕竟远离中国实践
国际铁矿石资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不同国家铁矿石资源禀赋的差异。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等国铁矿石储量丰富、矿石品位高,是世界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我国自有铁矿石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党中央和相关政府部分高度重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基于此对鲁西北地区农村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港口业和航运业近十余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中国各大港口及港口城市纷纷竞相规划,建设投资。
当前,双重参与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同时受众参与式信息传播对新媒体形成有效推动。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参与式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研究,为新媒体传播质量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也频繁发生,危机公关已经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政府部门,要具备在危机公关过程中引导舆论的能力,需要通过新闻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