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细胞核与线粒体同源基因rps7、ccb256、cox3的amiRNA干扰载体的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i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能量代谢中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二者均具有原核起源,母系遗传的基因组,与细胞核一起组成了植物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三大携带者,在植物的遗传进化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测序工作的开展和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的三套基因组之间存在着遗传信息的转移和交流。研究细胞核和细胞器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挖掘遗传信息传递转移的证据和规律,对于探寻细胞核与细胞器进化演变的足迹和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工程手段,从细胞核与细胞器的同源基因入手,利用RNA干扰技术尝试干扰其在核内的表达,以此探明细胞核与细胞器对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关系,进而找出相应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推测细胞器未来的进化方向提供一些证据,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BLAST比对,在拟南芥核基因组中找到rps7、ccb256、cox3三个与线粒体基因组同源的基因,这三个基因在核基因组中只有单个可表达拷贝,选其作为干扰目标;并利用WMD3完成amiRNA干扰序列设计。  (2)在农杆菌介导下,将干扰载体转入拟南芥,并收获得到T0代种子;经潮霉素筛选和PCR检测,得到9株阳性转化体。  (3)对转化体中存活的3株进行RT-PCR检测,发现ccb256基因受干扰后在核内的表达被完全抑制,rps7基因的表达量大幅上调,未得到cox3基因的干扰结果。  结合基因功能分析得出结论:ccb256基因的表达主要由线粒体调控,可能是线粒体起源并复制进入核基因组的;而rps7基因的表达则主要由核基因组调控,推测它是由核基因组起源并复制进入线粒体基因组的。以上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线粒体确实存在双向的遗传信息交换,但是尚不能确定线粒体的进化方向。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器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以及预测细胞器基因组的进化方向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其他文献
虫草素是蛹虫草中的一种有效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症等多种生物活性,具备一定的治疗潜力,同时也多作为保健品被广泛利用。蛹虫草中较低的虫草素含量使得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信号级联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由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共同参与完成的。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反应对于信号的快速、精确传递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细胞内的重要调节机制,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等生命活动。蛋白磷酸酶2C(PP2C)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植物PP2C广泛参与逆境信号传递过程,对环境胁迫如冷害、干旱、损伤等激活的信号通路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小
开花时间的调控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至少存在4条调控开花时间的途径:包括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途
本文研究高锰三元正极材料x Li2Mn O3·(1-x)Li Ni0.2Co0.2Mn0.6O2的富锂化,考察富锂量、合成方法、合成条件、预循环处理以及包覆和掺杂等改性方法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Happiness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Most people want to be happy but few know how to find happiness. Money and success don’t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Happiness depends on ourselves. In other words,w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