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俄运动的社会动员(1901-1905)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环节上,拒俄运动(1901——1905年)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付诸实践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一运动遍及大江南北、国内海外,尤以留日学生与上海为其活跃重镇。20世纪初的上海,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工商业经济和清末教育改革的推行,以绅商阶层为代表的社会精英阶层和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新知识阶层得以新生,比较而言,前者着力于政治地位的提升,后者更在于政治能力的锻炼。当1901年拒俄风潮初起,开明士绅率先发动,他们主张动员民众,文明排外。而国内外学界则在国民思想的鼓动下,不断兴起学界风潮,并自动担负起引导其他社会成员转变为国民的责任。拒俄运动使学生和开明士绅直接面对国民的社会责任,其共识是必须动员和引导民众,外抗强权,内行革新,救亡图存,并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二者通过拒俄运动中共同展示了其在政治舞台上的活动能力。拒俄运动主要是爱国主义的群众抗议运动,其表现形式有集会、抗议、通电、宣传等,尤以张园集会最为突出;在运动高潮之际,各团体与报刊纷纷创办——从中国国民总会到军国民教育会,从留东学子诸会刊到各拒俄专刊。在以绅商和新知识阶层为主体的中等社会人士领导过程中,他们祭出新的大旗——以主权观念的民族国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民族主义,并充分利用新的社会资源(新式团体与报刊),一方面启蒙运动下层民众,另一方面希望以此来争取到上层统治者的支持。由于统治者的本能防范意识以及拒俄形势的变化,领导运动的主体最终发生分裂,《苏报》案以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部分拒俄运动的发起者很快转向——走向了坚定的排满革命之路。综观整个拒俄运动,我们认为,其最为宝贵的经验财富当属诸社会动员形式的尝试——新生的领导阶层、全新的理论指导、民众国民意识的唤醒、民间团体组织的建立等,而运动的结果倒在其次了。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1897年—1922年江苏的师范教育为对象的专题研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当中,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注重“德行道艺兼求”,但是却没有专门培养和训练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帝开始武装占领中国东北,至此,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民族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并肩奋斗,与日帝展开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抗战之
研究SVM系统在操作系统级实现时受到的影响以及会得到改进的方面.对SVM系统的关键技术和Linux内核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实验方案,在最新完成的一个SVM系统上进行实验
在辛亥革命中,浙江的新闻事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近代报刊在启迪民智、唤醒民众觉醒方面功不可没,为辛亥革命在浙江的展开做好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与此同时,浙江的新闻
该文从园地选择、土肥管理、修剪、花果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猕猴桃无公害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近些年以来,留学生问题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从研究内容来看,有全国整体性研究,亦有地域特征的局部研究。但就各地区的研究进度而言,
岷江上游地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有汶川县、茂县、理县、松潘和黑水五县。目前,该地区正面临着由传统资源开发模式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转变,因此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及
介绍了一种用于自动清扫制造离心方桩的自动化设备。该套设备配合生产线转运钢模的链条输送机,把通过的钢模自动清扫干净并喷涂脱模剂,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工艺
青年救国会的发展历史表明,由青年团改造而来的青年救国会,在抗战期间以实现民族解放为己任,努力做好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助手,发挥了先锋队和后备军的作用,并且主动探索自身组